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满唐春 > 073 未雨绸缪(推荐-至-075 佳人多情
满唐春_o73 未雨绸缪(推荐票)_全本全文免费阅读   “东家~~”
“东家~”
“主人”
刘远在赵安的陪同下,再次来到陈家窑时,那些工匠、伙计、帮手都在一旁欢迎,很简单,刘远己经买下了陈家窑的所有权,属于陈家窑所的一草一木现在都归刘远所有,包括陈家窑里的奴隶,于是,在这里打工赚工钱的,就叫刘远为东家,而从奴市买回来在这里工作的,则称刘远为主人。
“这里谁负责的?”刘远数了一下,陈家窑老老小小加起来,也就十二个人,有老有小,于是就询问一下,哪是是这里的头。
“东家,是我。”一个满脸是灰的老头走上来,对刘远讨好地笑着说。
赵安附在刘远的耳边:“少爷,他姓郑,名汉,是这里的窑头,这他十五岁就在陈家窑里工作,现在己经干了几十年,对这里了如指掌,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虽然是窑主,不过他干活很卖力气的,很多事都是亲力亲为,大家都服他,连那个老古师傅也只有郑窑头才能压得住。”
刘远点点头,笑着说:“你年纪大,我就叫你一声郑大叔吧,听说你这是这里的老人了,陈乡绅要享儿孙福,这里己经转让给我,估计你也知道了本来我早该来了,不过有一点私事,现在才来看看,我对这个窑不太熟悉,你给介绍一下吧。”
“是,东家。”郑汉知道,这也是新东家对自己的一次考验,点点头,然后把一早就想好的话说了出来:“陈家窑从建军窑现在己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口有年头的老窑,这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取水、采土方便,最重要的是,这窑的的土细非常细密,干燥、不开缝,从开窑到现在,从没出过事故,温度稳定,不但省柴火,烧出来的东西,特别精致、细密,在扬州也算是小有名气。”
“现陈家窑有十二个,小老不才,是窑主,这位是我们这里的大师傅,老古师傅,然后还有六名奴隶、四名学徒,我们这里可以做各式的碗、筷、碟、花瓶、陶枕、水缸等等,只要是很挑剔的,我们都可以烧得出来。”
有技术就是不同,这话说得,信心满满的。 首发网址https://m.xswang.com
刘远点点头,一针见血地问道:“上个月,陈家窑的帐如何,有多少结余?”
“这个~~~”一说到业绩,郑流一下子就低去了信心,低下头:“上个月收入三十八两,开~~开支三十五两零二百八十文,余二两七百二十文。”
倒,难怪陈乡绅卖得那么便宜了,六名奴隶加上百年老窑,不到一百两银子就拿下来了,十几个人,有六个还是不用给工钱的奴隶,居然只结余二两多银子,换句话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不赚也不亏,只是白忙乎,赚声吆喝罢了。
和金玉世家一个月赚几百两相比,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渣。
商人,赚的就是利,图的就是财,你这窑再好、你的技术再好,没钱赚,谁愿意吃饱没事撑着玩啊。
刘远看看这十二个人,除了老古师傅穿得周正一些,其他的,包括窑头郑汉,衣服都有点破破烂烂的样子,特别是那几个学徒还有奴隶,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一看就知待遇不是很好,陈乡绅没指望在这里赚钱,但也不会傻到拿钱在补贴这里。
“郑大叔,老古师傅,我们进去商量点东西。”刘远说完,就自顾往旁边的房子走去。
郑汉和老古师傅对视了一眼,二人就跟着刘远走了,他可是东家,这里他最大,他开口了,两人只好跟上,看看新东家有什么吩咐。
“两位,坐吧。”刘远自来熟坐在上首的位置,坐下后四周看看,还行,这地方是招待客人用的会客厅,虽说有点简陋,但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谢东家。”两人连声道谢后,然后坐了下来,不过没敢全坐下,只是半个屁股坐着椅子,斜签着坐下,以示对刘远的尊敬。
他们可听说了,别看眼前这个东家年纪轻轻,脸上还带着稚气,可是本事大着呢,不光做生意好,就是学问都大着,连什么北方最有才华的人也让他逼得跳湖,大大长了扬州的志气,乡间柳苍都传说他可是文曲星下凡,对于有学问人的,他们可是一百二十分的尊重。
看着两人有局促的样子,刘远笑着说:“郑大叔、老古师傅,你们不要紧张,现在我们也算是宾主,我就开门见山吧。”
一听到刘远说正事,两人的腰不自觉挺直了不少。
“陈家窑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早晚都会经营不善而关闭,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利,我们~~”刘远说着说着,看到眼胶两个老头瞪大眼晴,一头雾水样的样子,不由停了下来,试探着问道:“那个,我说的你们能听明白吗?”
“好,虽然听不明白东家说什么,不过感觉他说得很有学问。”郑汉一脸佩服地说。
老古师傅也点点头说:“我也不明白,不过听起来很有意思。”
刘远的有点想晕倒的感觉,跟你们说道理,还真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感觉,这时民智未开,那番话跟一个读书人说还差不多,跟这二个大字也不识几个的老匠人来说,根本听不明白。
“好了,我说直白的吧,我们现在不准备做那些盘盘碟碟了,我们要做一种全新的东西,不过这种东西要严格保密,绝对不能外传,如果你们要留下,就要签合约,一辈子都在这里做,就是不做了,也不能到别家的窑子干活,同意留下的,工钱翻倍,逢年过节还有打赏;要是不想在这里干的,我也不勉强,每人送二十两银子你们养老,算是给陈乡绅一个交代吧。”刘远也不废话了,干脆利落地说了出来。
“东家,那个,工钱翻倍?”郑汉小声地问道。
“没错,翻倍。”
老古师傅则是一脸紧张地说:“东家,那个跟窑子有关的吗?我~~我只会做陶器、烧窑什么的,别的我不会啊。”
“那当然,要不钱,我干嘛买下这个陈家窑啊。”
两个老头相付望了一眼,眼里都有欢喜。
饭碗不用丢,工钱还翻倍,哪找这样的好事啊,再说越是秘密的东西,自己一掌握后,那就越离不开自己,这等于拿着一个铁饭碗了啊,郑汉开始老了,老古师傅的脾气也太怪,就是出去找,也很难再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啊。
不过老古师傅有点担心地说:“东家,我有个臭脾气,烧出来的东西不好,不砸了它,我就不舒服的,这个~~~”
他担心新的东西忍受不了自己这个脾气,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就是烧得不好的东西,也包含了材料、人工等成本的。
刘远哈哈一笑,然后正色地说:“老古师傅你的这个习惯我知道,我不但不怪你,还鼓励你做得最好为止,这个不是问题。”
老古师傅松了一口气,而郑窑头则是一脸好奇地问道:“东家,到底是干什么的,能~~稍稍透露一下吗?”
“嗯,就跟你说一下吧,我做的这些,绝对是对天下有利的事,就是有关书籍的东西,把书籍印刷,然后廉价卖给那些才子,让他们可以好好读书,为我大唐出力,你们
想好了,这可是大功德的事情啊,好了,话我就搁在这里了,你们考虑一下,走还是留?留,那以后就只能给我打工干活,要是走,我送二十两银子,让你们有个小钱,养老也好,做个小买卖也好。”
“东家,不用考虑了,这里这么好,我决定留在这里了。”
“就是,做了这么久,也有感情了,一直都没有打算离开这里。”
“对对对,东家对我们这么好,这样工作哪里找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根本就不用考虑,马上就同意留下了。
刘远笑了笑,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从身上拿出两文写好的文书放在桌面了:“这是合约,郑大叔,我知你能看得明白,看清楚就签了,我先去外面看看。”
“赵老,你这里怎么样?”刘远出门后,看到赵安正在门口哪里候着,就问一下那四个学徒的态度。
刘远太清楚垄断的重要性了,虽说早晚都会被别人学去的,不过在被人学去之前,让自己先狠狠的赚一笔银子才行。
“他们都是鼠目寸光,四个人,每人领了五两银子,走了。”赵老有点岔岔不平地说道。
一听说有五两银子拿,一个个双眼发亮地把拿着银子走了,简直就是鼠目寸光,跟着少爷多有前途啊,一想白花花的银子白白送给四个学徒,赵老心里就不爽。
“没事,反正有郑窑头还有老古师傅留下攻关技术就行了,忠诚最重要,几两银子就能把他们迷住的人,留着也没用,反正有奴市,买几个更稳妥。”刘远毫不在意的。
改编这里事在必行,在搞印刷时未雨绸缪,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先解决掉,免得出了事后才手忙脚乱。满唐春_o74 师兄加油_全本全文免费阅读   收到郑汉还有老古师傅亲手画押的文书后,刘远终于放下心,从现在起,这两位就是自己人,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两个老行尊式的行家里手交流了。
“东家,你说吧,怎么做,我们全听你的。”郑窑头签了那份合约,工钱从原来三两一钱真接暴涨到六两二银一个月,这可是一笔很不错的工钱了,心里对刘远自然更为感激,立马就表忠心了。
这可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合约上说好,就是东家不经营陈家窑,也会一次性被给自己一百两银子,旱涝保收啊。
老古师傅则有点疑惑地说:“东家,刚才你说的印刷,恕我直言,那雕板怎么和我们这些烧泥制瓷的联系起来了,小的怎么想也不明白,还请东家明示。”
刘远神秘地笑了一笑,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反而问起他们来:“我问你们,雕版这么好用,为什么不能推广,现在要一本好书,多是用手抄呢?”
“这不简单吗?”郑窑头马上应道:“做雕板对雕功要求很高,不是大师傅都不来,费时,工钱高;二来木质坚硬的木料不多,最好的木材是黄杨木,不过黄扬木生长不易,成材难,所以价格居高不下;最后就是雕刻成板后,也难保荐,防潮防虫,又怕它断裂又怕它腐朽,就是保存得很好,不过木质容易损耗,所以一直都很难推广。”
“对啊,一个雕板也刻不了多少字,要是字少一点还可以,要是一部书字多的,要用到上百成千块刻版,去哪里弄那么多黄杨木啊,不行的,也就是印印年画、佛经之类还勉强可以。”老古师傅也附和道。
“嘿嘿~刘远得意地笑了笑:“谁说一定要用黄杨木的?”
郑汉好奇地说:“不用黄扬木,那用什么?”
“那你以为我买这窑子干什么的?”刘远反问道。
“不~~不是用泥吧?”老古师傅好像明白刘远的意思,马上又摇摇头说:“这是一个好主意,不过这个很有难度,烧成陶瓷的话,很容易破碎,再说,也没人这样干过。”
没人干过才好,要是有人干过了,哪里还轮得自己来“吃肉”呢,以商人的贪婪,汤都没得喝了。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还造纸术,是华夏的四大发明,这是写进课本的内容,刘远自然非常清楚,印刷术到了宋朝,一个叫毕升民间奇人,用胶泥刻字,然后再用活字排版,循环再用,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还有降低了成本,这才让印刷业得到肥沃的土壤,从而得到极大的发展,可惜,刘远的出现,蝴蝶扇动了它的翅膀,产生了奇妙的蝴蝶效应,从而使历史出现了一丝变动,印刷术也提前几百年面世。
“没人试过,那我们就试”刘远信心十足地说:“没试过,又能怎么知道呢,黄杨木要十年、几十年才能成材,可是我要要用的泥呢,到处都是,就是一点人工,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我有个想法,你们想,如果我们把胶泥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在上面刻成字,然后用火烧,等烧好后,再弄一个方形的框版,要哪个字就排那个字,当然,常用到的字就要多烧一点,排好后固定、印刷,只需两块板,我们就可以一边印一边排,这样效率就上来了,等印好后,再把那字给拆下来,留着下次用,等到以后,就是光排版就行了,这多好啊。”
郑汉和老古师傅又眼瞪得大大的,那张开的嘴巴,可以吞得下两只鸡蛋,这个想法太妙了,简直就用“点石成金”来形容也不为过。
“喂,喂~~你们没事吧?”
看到两人就像木头人一样呆呆的站在哪里,刘远就感到好笑,连叫几声,再伸手在他们面前挥了几下,郑窑头还有老古师傅这才回过神来了。
“东~~~东家,妙!实在是太妙了,这么好的法子都让你想到,真不愧是文曲星下凡,老汉对你服得五体投地了。”郑窑头被刘远的奇思妙想震惊了,心中更肯定他是文曲星下凡的想法。
老古师傅也点点头说:“我可这样可行,胶泥软,刻字一点也不费劲,到时烧好后,就变得坚硬,我们只要制成统一的标准,就能绵绵不断地生产,只要结实一点、短一点,还是那耐用的,就是不小心破碎了,也容易换,反正泥巴不用钱,就是一点人工和柴火,便宜,东家,我觉得,此法可行。”
刘远提出一早想到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像用什么胶泥、要烧成怎么样,多大多硬才好,靠你们研究,除此以外,还有二个问题要解决的,一个是谁会在泥上刻字,这个要刻得很小心、字也要工整、清晰;第二个问题是,要印书的话,那字不能大也不能小,字大了,印刷时浪费纸,字小了,看起来也费劲,我估摸着,蝇头大的字就好了,不过要就要求做的字要非常精细,这手工方面~~~~”
“东家,没问题,我们平时也要学别人一样在瓷器上写字、绘画什么的,老汉我都可以胜任,至于工艺方面,以我的经验,相信老古师傅也会没有问题的。”郑窑主很自信地说。
老古师傅低头想了一会,然后很有信心地说:“东家,给点时间,肯定没问题。”
“那就好”,刘远点点头说:“你们两个多啄磨、多实践一下,不要怕失败,一定要把所有的难关都解决,要是成功了,不光赚钱,也是一件很功德无量的事情,这事做好了,那可是千古留名的大好事”
郑窑头还有老古师傅闻言连连点头,那二双有点昏暗眼睛闪着精光,一脸兴奋的样子,好像恨不得马上就投入研究一样。

远小心的吩咐道:“这件事,越少人知道越好,记得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连你们的家人也不要透露,以防隔墙有耳,等赚到钱了,除了工资,少不了你们大红包。”
“东家,你放心,这事绝对不说,东家把这么机密的事也知诉我了,要是我说了,那就天打五雷轰。”郑汉连忙表忠心道。
老古师傅也兴奋地说:“我也一样,不过东家,如果保密的话,这样还不够,就怕有心人掂记,防不胜防啊。”
刘远打了一个响指说:“那当然,我己经叫人去买一处僻静的地方,作为印刷的工作地方,到时会派人日夜守着,不让外人进出,至于这里,也会围起来,你们做这些东西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让别人看见就行,其它的事,交给我就行了。”
“是,东家。”
“是,东家。”
郑汉和老古师傅连连点头称是。
“郑大叔~~”
“东家,小的在。”
刘远淡淡地说:“你们老古师傅研究,不过那几个奴隶也让他们闲着,他们其中不是有一个也是烧瓷师傅吗?你就让他带人烧点瓷器什么的去出售,是亏是赚都没关系,过二天,我会请泥水匠把这里围起来,总之一切都要小心。”
“是,东家,这点我知道~”
刘远又和两人聊了很久,也就是一些生产和工艺上的问题,又叮嘱了几句,这才领着赵安一起打道回府。
一回到金玉世家,刘远就大声叫道:“小娘,饭弄好了没有,快点,肚子都饿坏了。”
“师兄,你回来啦,来,擦擦汗吧。”
一看到刘远回来,小娘就眉开眼笑地拿着一条干净的丝巾给刘远擦汗。
“有点饿了,叫小晴上饭吧。”现在的刘远,还处于发育期,消化得很快,肚里的吃食一会就消化完,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说的就个时期,从这里到城郊的陈家窑,一来一回路程可不小,早上是刘远铁打不动是打造首饰的时间,现在有三个大客户的订单在手呢,金玉世家也不时要补点货什么的,吃完午饭去处理,回来的时候,可以说是披星戴月、华灯初上了。
:“师兄,不好意思,今晚没做你的饭。”
“什么?没饭吃?”刘远夸张地说:“就是错过了饭点,也不至于饭菜不留吧,我是有功者,最多也就是留饭不留菜啊?”
“哈哈,刘兄真是太风趣~~”这时从一旁走出一个人,一边抚掌一边笑嘻嘻地说。
“秦朗?你怎么在这里的?”从一旁走出来的人,正是大盐商的儿子,扬州的“高富帅”:秦朗。
这厮穿一身崭新士子青衫,腰佩和田美玉、手执青竹纸扇、脚踏墨绿皂鞋,面带笑容、玉树临风,显得骚包极了。
秦朗笑嘻嘻地说:“等你啊~~”
“等我?”
“对啊,刘兄,你忘了,我们约了三娘湖中泛舟,我猜,现在三娘己经为我们准备了好酒好菜,所以,我让袁姑娘不必帮刘兄留饭,嗯,时候不早,现在是时候出去了。”秦朗笑得贼兮兮的。
晕死,,这家伙,自己要去找杜三娘喝花酒,怕不待见,就拉上我,可你丫不能在我未来娘子前,公然拉我去喝花酒,你这不是陷我不义,要我后院起火吗?
虽说也陪你去了两次,那都是偷偷背着小娘去的,这家伙,去就去,别当着小娘的面坑我啊。
“那个不好,我要和小~~啊,不对,我要和师妹一起用餐,然后研究一下新式首饰打造之法,喝花酒那个,不适合我,你自己去吧。”刘远“大义凛然”地说。
“这~~~”秦朗一下子疑惑了起来。
“师兄,你去吧,你都很久没出去玩了,秦公子都这么诚心来请你,你怎么能拒绝呢?研究什么的,什么时候都行,还用什么餐啊,都没留你的饭,别负了秦公子的盛情。”小娘一听刘远不去,竟然比秦朗还急。
刘远一下傻眼了,这是怎么啦?换作后世,男生带女朋友上街,就是多看别的美女一眼,都有人打翻醋坛,小则捏腰间嫩肉,大则回家跪搓衣板,要是管不住下面“老二”,剪了它都有,现在小娘不但不生气,还鼓励自己去?
“那个,小娘,我们去喝花酒啊,你~~~没意见?”刘远小声补充了一句。
小娘毫不在意地说:“我干嘛有意见,你们读书人,不是最喜欢那个的吗?师兄,加油,三娘可是有名的美女,争取把她拿下。”
刘远本来很有前途的,他被州学的苏老先生亲自邀请的事,全扬州皆知,可是刘远却出人意料的有高尚的读书人不做,反而做一个卑微的商人,小娘以为刘远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老爹留下的产业,心里一直都很内疚,现在有人请他去喝花酒,吟风咏月,这可是有学问的读书人才能做的事,请刘远去,也就是说当他是读书人,能进那个圈子,这可是一个很有面子的事情,小娘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反对呢?
至于喝花酒、狎妓什么的,这对读书人来说可是美事,要是没点这个传闻,人家还以为你腹中没有墨水、没本事呢,三妻四妾小娘都没意见,对于喝喝花酒什么的,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对,说书先生说过,善妒的女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小娘很相信这句话的。
“走,走,走,还拿你师妹当借口了,现在袁姑娘也没意见了,走吧。”秦朗不由分说,拉起刘远就往外走。
他可一早就想见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了。
“师兄,要是喝得晚了,碰上宵禁,不要急着回来啊,我明天再让赵老去接你~~~”走时,小娘还很高兴地叮嘱着。
刘远突然有点想哭的感动:自己不光碰上一个极品小美女,还赶上一个美好的年代啊,风流是福,女人不善妒。。。。。。。。。
ps:碰上一点琐事,更新慢了,大家给力点投票,大伙给力,我就三更、四更。。。。。。满唐春_o75 佳人多情_全本全文免费阅读   唐朝风气开放,像官奴、新罗婢、昆仑奴等允许公开买卖,连青楼、妓院、花船这些寻欢作乐的场所,也是得么官府的认可,只要交足了税银,不仅可以公开营业,还得到官府的保护;文人才子也以喝花酒、风流倜党为荣,作为水陆交通便利、生活富足、经济繁荣的扬州,这种“娱乐”事业更是显得朝气十足。
歌舞升平的扬州,好像日益强盛大唐的一个缩影,让人感受盛世的繁华。
杜三娘所住的地方,就是一条叫”蓬莱”的花船,不大也不小,这与三娘的艳名有点不相附,不过考虑到整艘蓬莱船只有三娘一位名妓、一个侍女、一名护卫还名一名老船工,这也足够了。
今晚,月华如水照在瘦西湖上,秋风送爽,华灯初上,正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最好时刻,很多特意来瘦西湖一众花船上抒发自己豪迈之情的文人豪客,惊喜地发现一向停在湖中心,属于杜三娘的那艘蓬莱船竟然靠岸了。
花船靠岸,无非有二种原因,一是
招揽生意,二是有人包了,在迎接贵宾。
一众文人豪客一下子激动起来了,因为蓬莱船向来都是皇帝女、不愁嫁,向来高高在上,很多人是坐着小船跑到湖中心碰运气,或大声请求或大声诵自己的诗词以显自己的才华,要是杜三娘心情好,就会邀他上船,一渡春宵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说话、聊聊天,弹弹琴什么的,费用还不便宜。
可是人就是那么怪,越不容易得手就越甘之如怡,在刘远看来,那不过杜三娘一种比较高明的“营销”手法罢了,可惜一众人不知道,变相抬高了杜三娘的身价。
“唉,看到花船靠岸,还以为有机会呢。”
“想想算了,也不想想三娘是什么样的人物,她需要跟那些低贱的女子在船头卖肉吗?”
“对对对,三娘肯定不用,她可以艳绝苏淮的人物,只是不知哪个才子那么好福气了。”
“就是,想起都让人妒忌~~~~”
。。。。。。
一众想登船的才子,无不让那个护卫拦住,不由围着那花船评头品足。
从马车上跳下的秦朗,听到这些妒忌的话,心里都乐开花了,因为,杜三娘下令花船靠岸,等的就是自己,当然,还有跟在自己旁边的刘远。
“这不是赵才子吗?你好,你好。”
“张公子,有些日子没在一起喝酒了,改日,改日一定跟你来个一醉方休。”
“陈兄,听说你新得了一名美艳的新罗婢,看你满脸春风的样子,小日子过得很不错吧~~~”
“哪里,哪里,今天和三娘约好,湖中泛舟而己,没什么,真的没什么~~~”
秦朗一边和相识的文人才子打招呼,一边不经意地“泄露”自己的行踪,惹得一干人等频频对他表示祝贺,秦朗自然是喜上眉梢,显得到风骚极了。
相反,刘远就低调多了,虽说他是一个商人,但是他的文采名动扬州,还重重打压了北方才子的嚣张气焰,为扬州士子大大争了一口气,所以大家见到他,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会相互问好一下。
在一众人妒忌加羡慕的目光中,刘远和秦朗登上了三楼的蓬莱花船。
两人一登船,船夫马上解绳收船,用长长的竹杆一点,船就直向湖中荡去。。。。。。。
“刘公子,你都很久没来看三娘了,奴家在你的心中,就那么不堪吗?”刘远刚进船厅,就看到一个如花般的女子站在哪里,一脸幽怨地对自己倾诉着。
那幽怨的目光,好像深潭中的寒水,让刘远内心也不由荡漾了一下。
一头乌黑发丝高挽发髻于后脑,鹅蛋形的玉容,长得细致清丽。线条柔美的香腮俏脸,秀眉凤目。一双美眸似一潭晶莹泉水,清彻透明,楚楚动人。鼻梁挺直,瑶鼻秀丽。下巴圆润尖翘,薄薄的双唇娇嫩欲滴,唇角微微上翘。轮廊优美的两颊透着晕红,带着几分羞涩。那细美柔韧晶莹润泽的玉颈,好像一个天鹅般优美动人,婷婷玉立,俗说说的“人比花娇”,也不外如是。
刘远也不由楞了一下:自己怎么从来没发现,原来杜三娘是那样的标致迷人的。
“那个~~~最近事忙,还跑了一趟清河,所以前些日子来不了,这不,一回来,马上就来看你了。”刘远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三娘听了大为感动:“去了清河啊,难怪,一路辛苦了吧?”
“那倒不会,一边游玩,一边赶路,见识一下沿途的风土人情,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倒也有趣。”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嗯,刘公子说得太在理了,要不然,也不会在崔府作出像《崔老太太不是人,九天玄女下凡尘;生来儿子皆作贼,偷来仙蟠献母亲》这样的佳句,都传为一时的佳话了。”
什么?在清河的作的诗,从清河到扬州,相隔千里之遥,这才多久啊,这么快就传到这里了?
刘远吃惊地说:“不会吧,这么快就传到这里了?”
杜三娘掩嘴一笑:“公子,你也不看看我这里是什么地方,像我们这种地方,三流九教的人都来,可以说是消息最最灵通的之处,闲时和姐妹们一聊,很快什么就知道了,你也知道,女人闲时,那可是无话不谈的。”
“那个,你们平时都谈些什么?”刘远好奇地问道。
“公子想知道?”
“那个,有一点吧,不过不说也没关系~~”
三娘美目含春,又一脸幽怨地看了刘远一眼,自顾自怜地说:“都在聊,说我多久才能把公子拿下~~~~”
晕死,就是无聊,也不能拿我来开玩笑啊,要是天天说这个,好像自己是花场老手一样,自己虽说来过几次,可每一次都是坐怀不乱,“一弹”也没发的啊,这青楼的女子倒也可爱,什么都敢说。。。。。。
“那个~~三娘是开玩笑了,你看,今晚月色多好啊。”杜三娘一直白,刘远马上有点不知所措,指着窗外大声说道。
“哧”杜三娘一下子笑了:“刘公子,月亮都让乌云遮住了,哪里看得到~”
刘远往窗外一望,顿时老脸都红了,这贼老天太不识趣了吧,刚刚还明月高照,怎么一转眼就给乌云给遮住了呢。
“这~~这~~~”
好在,杜三娘也不想再在这个问题纠缠下去,作来一个聪慧的女人,她明白怎么做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能惹男人讨厌,点到即止最好。
“刘公子,要是下次你再行万卷路,可以带上我吗?我也想见识一下,到时给你铺床叠床什么的都可以,你就当带个不要钱的丫环就行了。”杜三娘盯着刘远,一脸期待说。
“这个,这个,近期我不出远门,以后,以后再说好了。”面对杜三娘的“攻势”,刘远竟然有点狼狈了。
“咳~~咳~~”这时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秦朗干咳二下,笑着对杜三娘说:“三娘,你不会让我们就站在这里,连茶都没一杯吧?”
秦大公子此时气得肺都炸了。
自己来,不是说不舒服,就是上来随便弹个小曲就把自己打发走,没个好脸色,刘远那厮明明的自己拉来了,可是他丫睁着眼睛说瞎话,说一有空马上就来看三娘,杜三娘竟然一点也不怀疑,好像他说什么三娘都甘之如饴,还频频示好,好像当着自己的脸就想勾搭一样,刘远那衣服带尘、头发松乱,好像一个民夫一样,自己精心打扮过,可以说是风流倜党,可是杜三娘一开始就把自己无视了,二人有说有笑的,把自己当成超级路人甲。。。。。。
听到自己心中的“女神”还说让刘远去游玩时带上自己,什么铺床叠被的话也说得出来,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犹如干柴烈火,能把持得住吗?这样的话,那自己更没有希望了,听到这里,秦郎再也忍不住,就是杜三娘不悦,还是故意插话进来。
人比人,怎么就差别就那么大呢?秦朗还真点欲哭无泪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