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春_571 刘远大婚(一)_全本全文免费阅读 崔雄这次来,刘远以后他会借助自己的人脉,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而事实却是他只是叙一下旧,然后替崔老太太传几句话,并没有开口提帮助之事,他在扬州一直对刘远的产业照顾有加,在扬州替刘远打点的老忠奴赵安的没少在信中提及,可是这些崔雄却只字不提。
刘远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崔雄卖了不少人情给自己,并不是不用自己回报,而是那些小的恩情的他看不上了,他先把人情攒着,要么不找刘远,一找刘远,估计都是大事。
人与人的关系,有点像银行的存款,不会没有限额,也不会无限透支,比如说,你去朋友家作客,三天五天,别人还是很热情招待、十天半个月,朋友己经有点不爽了、要些一二个月,别人会以为你是混吃混吃,做蛀米大虫,估计逐客令很快就会下了,精明的人,把“款”取出来,又会适当地“存”进去,互为互助,这样方能长久。
当然,像父母、真爱、真正的兄弟的这些则是例外。
很明显,崔雄就是人情存在刘远那里,等攒多了,再一并拿出来,办一件大事,刘远也没在意,其实,像崔雄这样的人,反而更好相处,而刘远的确也欠他的情。
而崔雄带来的老太太的意思是,刘远孤身一人,没什么亲朋,就是把人迎回去,也是冷清,就一起应祝好了,迎新娘时不急着回去。反正刘完的宅子就在旁边,跟大家一起热闹。待到吃完饭、热闹完,晚上再回刘远那套宅子过夜好了,刘远知道,这个老太太喜欢热闹,两家隔得这么近,到时一边热热闹闹,一边冷冷清清,的确也不太像话。
对于老太太的一番好意。刘远当然是点头同意。
仪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打了了呵欠,刘远径直回房睡觉去了。
.
人生在世,人情世故是不能少的,刘远终于体会到,应酬的可怕。
记住网址m.xswang.com
最近刘远的风头正劲,清河崔氏看重、李二器重。再加上手里握着不少项目,这些天,登门造访的人,都快把门槛都踏平了,有人套交情、有人求前程、有人讨论学问、有人想承包项目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带来了画像,都是一些美女的画像,不是自家闺女就是族中美人,说了一大堆像温驯、旺夫、宜生养之类的话,总之一句话。给刘远推荐偏房。
这些人,有些是认识的。有些是不识的,有些是认识的人介绍来的,为了应付这些人,刘远的头都大了,原来以为不用训练、不用上朝,可以轻松几天,没想到,为了应付这些人,简直就是比训练还要辛苦,这个递请柬、那个亲自上门邀请,刘远发现在一天要赴好几个宴会,每天光是喝酒都头大了。
好在,有崔敬那老小子在,一有什么事,就往他身上推,有了这个超级挡箭牌,省事事力,而拜堂之事,又是崔氏一力承办,刘远的日子这才好过多了。
难怪后世那么多人喜欢当衙内的,敢情这应酬多了,也是个活受罪。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六月初六到了。
今天是崔河崔氏与游击将军兼扬威将刘远联婚的大好日子,天刚刚亮,崔府就大门中开,而到崔府的人络绎不绝,一个个亲朋戚友、名门望族、同僚门生等等,领着仆人、携着贺礼,排着长队到崔府祝贺,马车实在停放不下,就沿着府前的大街一直排下去,一眼望不到头,为了道路畅通,崔府还派了下人疏导人流,而当地官府也把捕快衙役全部出动,一来帮忙疏导人流,另一方面也防止有人混水摸鱼,在婚礼上捣乱,要是今天出了事,估计以前做得再多再好,也没用了。
正是表现的好时机。
去年也办过一次,因为李二突然下旨把刘远召进京,以致拜不在堂,以致崔氏嫁一次女,办二次宴,按理说,上次己经来了,这次就是不来,也没人责怪,但是这次来的人,比上次还要多,规模还要大,很简单,去年清河崔氏虽说还是士族之首,但有太原王氏挑战他的地位,不少人顾忌的太原王氏,不敢大张旗鼓,但今日不同了,不到一年,清河崔氏的地位更加稳固,影响力、号召力更大,而原来的挑战者太原王氏,在到崔氏的打压下,也不敢再蹦达了。
这样一来,来的人有增无减。
崔府内,打扫得一尘不凡、处处张灯挂彩,热闹非凡,奴婢下人们换上了新衣裳,显得神彩弈弈,一个个笑容满面迎接各方宾客、府内己重新粉刷一新,把碗筷、家什等物换了一遍,显得奢华大气,就连院中的古树,用红绸包着,为婚宴增添喜庆,崔尚留在京城,并没有回来,崔敬是岳丈大人,在大堂接受众人的祝贺顺便照顾崔老太太,而迎宾的重任就落在崔琏还有族中一干子身身上了>
“王御史,欢迎,欢迎,百忙中还抽身前来,真是太客气,来人,快领客人上座。”
“卢兄,有些日子不见了,人到就行了嘛,还带了这么多礼,太见外,来人,把礼物拿去登记。”
“司徒侍郎,没想到你还老当益壮,这边请。”
“李伯父,刚才母亲大人还念叨着你呢,来,小侄领你去,母亲大人看到你,肯定很高兴。”
客人如流水一般涌入,接待、登记、把贺礼入库,还没到中午,那礼物己经堆满了六个房间,那登记的帐簿己经有厚厚的几大叠,这架式,就是崔老太太的上次大寿也没这么般隆重。
大堂内,早己高朋满座,崔老太太居坐在正中,崔敬作来岳丈大人,不用站着,而是坐在老太太的下首,接受宾客的祝贺,一脸老脸高兴得满脸红光,面对众人的赞颂,都有些忘乎所以了。
“崔尚书真是慧眼识才,替女儿觅了一个如意郎君。”
“就是,刘将军年纪轻轻,己是五品高官,而张某的犬儿,还在玩鹰溜狗,一事无成呢。”
“说起来真是丢人,去年时,卢某还暗中发笑,说崔兄怎么挑了一个无名小子,误了侄女的幸福,现在看来,那是传说中的火眼金睛呢。”
“说真的,刘远的确不错,文成武就,只是那么多军功,只升了一阶,可惜”
别人嫁女是少一个女儿,因为刘远被逐出了家族,无依无靠,这样一来,自己可以得了一个“儿子”,去年之时,为了维护清河崔氏的名誉,力排众议,崔敬那是咬着牙把女儿嫁与刘远,心里别提多憋闷了,特别是听到那些质疑之声,只能装作听不到或有点苍白无力替刘远解释一番,没想到一年不到,形势都扭转了,刘远实在太争气了,原来的“败笔”变成“神来之笔”,真是太长脸了,崔敬心里都乐开花了。
清河崔氏现在走的是文臣路线,而刘远走的偏偏是武将路线,即使想帮,能力也有限,刘远却在武将哪里闯出一片天,用辉煌的战绩把别人的质疑通通击退,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别人想不服还不行,众人不是感到他官升得快,就是和清河崔氏的作对的人,也认为这官升得慢了。
毕竟那
战功摆在那里。
“客气,客气,小婿年纪尚轻,以后还要诸位长辈多多督导、照顾呢,喝酒,喝酒。”崔敬一边客套,一边让下人把各式糕点、瓜果、美酒、点头等物给客人添上。
“敬儿,敬儿”
“孩儿在”崔敬一听到,马上小跑着走回老太太身边,等候吩咐。
这个大堂里,能叫自己“敬儿”的,除了母亲大人,就没有第二个了,一听到这两个字,崔敬就知老太太有事要吩咐了。
崔老太太笑着说:“你陪宾客吧,我这个老太婆就不在这里掺和,抢你的风头了,老身要看看我的乖孙女去。”
这里来的,多是和崔敬平辈的,老太太在这里,不仅崔敬放不开,就是一些宾客说话也拘束,崔老太太虽然也喜欢热闹,但坐久了也感到心生厌倦,于是提出去看崔梦瑶,看看她准备得怎么样。
“孩儿陪母亲大人去吧。”崔敬恭敬地说。
“不用了”崔老太太摆摆手,在几个贴身丫环的搀扶下,往后堂走去。
果然,老太太一走,场面马上热闹了起来,有人猜枚、有人拿出箭筒玩起了投壶游戏,一时间热闹非凡。
“叔”这时崔雄走到崔敬面前,恭敬行了一个礼。
崔敬难得拍拍他的肩膀说:“嗯,很好,这几天辛苦你了,怎么,有事?”
“不敢”崔雄有点受宠若惊地说:“小远见天气炎热,特地让人弄了两大盘雪糕送来,小侄尝了一下,又清凉又好吃,是解暑妙品,你看.”
“拿一盆给大堂里的贵宾分一分,另一盆,拿着分给那些孩子吧,记得,这东西贵着呢,别给太多了。”崔敬连忙叮嘱道。
这东西好,是个稀罕物,拿出来吃,有品味有档次,估计大唐也就崔府有供应了,拿出来宴客那可是大大的长脸,刘远那小子还是挺有心,就是成本太贵,听说牛进达用一匹名马才换了几盒,后来他娘子还想问,牛进达舍不得名马,没同意,还争了起来呢。满唐春_572 刘远大婚(二)_全本全文免费阅读 “老祖宗,你怎么来了?”看到崔老太太来了,穿着大红嫁衣的崔梦瑶连忙去扶她坐下。
崔老太太轻轻捏了一下崔梦瑶:“来看看我宝贝孙女啊,嗯,真是漂亮,刘远那小子真是福气,可以娶到这么漂亮的新娘子。”
崔梦瑶本来就天生丽质,明艳动人,穿上大红嫁衣、化个淡装、戴上首饰珠宝,更是明艳动人,上天好像把所有美好的东西赋予了她:出身名门、环境优越、天生丽质、知书识礼,不仅是美丽、智慧与高贵的代表,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光模样和崔老太太很像,就是经历也相似,年轻时的崔老太太,也是族中出类拨萃的美人儿,在崔梦瑶身上,崔老太太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这也是她一直偏爱崔梦瑶的原因。
“老祖宗”
崔梦瑶面色一红,把头埋进老太太的怀里,撒起娇来,崔老太太抱着她,不停地叫乖孙女,显得温情无限。
而在崔府旁边的刘远,却是被快那些人帮忙化妆打扮的人烦死了。
“姑爷,你不要动,很快就好。”
“姑爷,前天不是做得好好的吗?今儿怎么突然忘记了?记得那杯子是斜向上放的。”
“这步子不太对,步伐大了,显得轻浮、步伐小了,又显得刚强之气不足。”
“姑爷,你怎么这么紧张的。汗水把妆都化了,来人啊。快点给姑爷补妆。”
几个崔氏派来,专门教导刘远礼议的老婆子在刘远的耳边七嘴八舌,刘远在她们的“轰炸”下,一会坐下让她们在自己的脸上涂脂抹粉,一会又要练习一会行礼议的动作,头都大了,好像上次还没有这么麻烦,这样说为了照顾清河崔氏的体面。不能在一个宾客前失礼,所以在礼仪上,要做到足,天刚刚亮就开始折腾,刘远都有些不胜其烦了。
名门望族都有一套很严格的礼仪,像怎么说话、怎么讨喜、怎么走路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刘远前二天做得还可以的,没想到今天刚起应床不久,这些老婆子又要求刘远做多一次,睡完一觉后,好像忘记了不少,做得又不能让那些老婆子满意了。于是那些老婆子如临大敌,二话不说,当场恶补起来,要不是为了抱得美人归,刘远都想逃跑了。
规矩还真多。
“怎么。小远,怎么一脸不高兴的样子。今天是你的大婚之日哦。”被崔敬派来负责协助刘远的崔雄调侃道。
这是明知故问,刘远白了他一眼,无奈地说:“哎,你都看到了,那个,叔父,你以前成亲,也是这般麻烦的吗?”
“呵呵,很多人想这般隆重还得不到呢,不同的人,有不同规格的,梦瑶是三叔之独女,又讨老太太喜欢,这才以最高规格来筹办,到时你不仅要一一向诸位长辈敬酒,还要进崔氏的祠堂祭拜崔氏的列祖列宗,规矩还多着呢,崔某不才,在族中地位一般,成亲之时尚没飞黄腾达,所以只是拜完天地、双亲,摆了几桌宴请姻亲,再在祠堂里烧上几柱清香,也就算是礼毕。”
这崔雄出自偏房,地位不高,做了扬州刺史时,尚算一个小角色,可想而知,他还没入仕之时,地位有多低,穷庙出富和尚,就是名门望族,也有几门穷亲戚呢,刘远不再追问,只是好奇地说:“那小侄今天不是还有很多事要做?”
“至于有多少事,我也不大清楚”崔雄有点幸灾乐祸地说:“其它的俗礼先不说,光是敬酒一项,你需要敬的崔氏长辈就超过百位。”
刘远听到头都大了,别的不说,敬一杯酒,说几句吉祥如意的话,打个招呼、聆听几声教导、收个红包什么的,一个就是二三分钟,那估计也得几个小时了,同样的话说过百次、同样的礼要估过百次,光是想想就吓人了。
“姑爷,你不是说喝口水吗?怎么又闲聊上了,快快快,过来,把那礼仪再练习一遍,老妇把要注意的事再说一遍,要不然到时礼数做得不足,老爷夫人们可不肯放过小的。”刘远刚聊了二句,那教导刘远礼仪的老婆子看到,马上又叫了起。
一听那声音,刘远在苦着脸回去接受那些人培训礼仪,而崔雄则是一脸优闲地喝着茶。
不知为什么,一看刘远一脸吃憋的样子,崔雄就感到好笑。
又折腾了近大个半时辰,终于到了迎接新娘的吉时,那两个负责教导礼仪的老婆子虽说有点意犹未尽,但也不能误了吉日,只好放过刘远,不过有一个人到跟着刘远,等到有必要的时候指点。
刘远这才算是脱了难,打扮一番后,就骑着高头大马出发。
“葛大娘,这是去哪?”刘远穿着一身红衣的新郎袍,头戴新郎帽,胸前挂着一朵大红花,骑着一匹枣红色的良驹,在仪仗队的开路下,开始迎亲,只是走的方向不是向崔府,而是
向另一个方向,于是忍不住发问道。
葛大娘就是负责教导刘远的礼仪的一位“福人”,所谓福人,就是一些运气很好的女人,嫁得好、儿孙满堂、平日夫唱妇随,白头到老、羡煞旁人,很多人家嫁女,都喜欢请这类妇人为小俩口教导、祝福,据说这样可以沾点福气,像这个葛大娘据说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福人”,嫁入夫家后旺丁又旺财,普通人家还很难请得动呢。
当然,清河崔氏可不是普通人家,主动请缨的不知多少。
“姑爷,府上离崔府太近了,像这么得大的事,肯定要好好转一圈的,老太太的意思是,绕着清河城转一圈较好。”葛大娘笑着说。
原来是这样,刘远点点头,这个也可以了解,像清河崔氏嫁女这么大的事,自然是大张旗鼓,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娶了崔梦瑶,那自然是清河的女婿,就这么游一圈清河城,就算不能有幸被邀进崔府吃席的人也可以看看,认个脸熟,这样也不怕到时大水冲了龙王庙,弄出误会,自家人不认自家人。
“看,这是崔家的女婿。”
“好年轻啊。”
“就是,看到了没有,真年轻啊。”
“真是俊,果然一表人才。”
“看起来瘦瘦弱弱的,这个没关系吧?”
“瘦弱?你没听说吗?他是将军呢,带兵到吐蕃和那些蕃奴打仗,立了无数的战功,听说死在他手上的百户长都有十几人呢,你敢说他瘦弱?你敢和试试吗?”
“对,这事我听说了,现在还封了扬威将军”
刘远骑着高头大马,一边慢慢在走,一边不停向四周行礼,而一路上,不少人对着自己指指点点。
可以总结为,男的多是眼红加妒忌,多是眼红刘远可以抱得美人妇,妒忌刘远可以靠上清河崔氏这棵大树,而女的则是一脸兴奋地讨论着刘远的样貌和才学,不一而足,有的女子还偷偷向刘远暗送秋波,可惜刘远全部无视了。
“新郎倌,快点给喜钱”
“祝新郎和新郎白头偕老。”
“恭喜,恭喜。”
“新郎哥哥,快点给喜钱啊。”
不知什么时候旁边跟了一大群的孩子,一个个大声叫着,一个比一个一说得好听,叫刘远散喜钱喜糖,就是不少大人也纷纷讨要喜,这样一个占了便宜,二来也叫沾点喜气。
“刘全,东西拿来。”刘远在马上大声叫道。
对于这些事,刘远一早就准备好了,今天是这么高兴的日子,这些小钱,自然不会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一早就准备了一大袋子银豆子,就是用来散喜钱。
用铜钱太小家了,用黄金太奢侈,用银子刚刚好,刘远一早就让人准备好了,弄了几大包银豆子。
“是,少爷。”在旁边听从吩咐的刘全马上把一大袋银豆子递给刘远。
刘远拿过袋子,二话不说,伸手抓了一大把,朝那些小孩子散去,那银子在阳光闪闪发亮,众从感到眼前一亮,一大把银豆子就从天而降了。
“快捡,散喜钱了。”
“这是我的,别抢。”
银豆子一散下,那一群跟着刘远转的娃儿轰的声,吼声连天去抢银豆子。
“啊,那是银豆子,快捡。”不知谁叫了一声,不一会,大人小孩都一起出动,一个个弯下腰,急忙找这从天而降的横财了。
清河是崔氏的大本营,这里民风纯朴,因为有崔氏在这里,逢年过节也会施财施粥,修桥铺路、出资办私塾,供贫苦百姓子弟免费就读,也算是造福乡邻,平日也多以身作则,对当地百礼待有加,这也叫兔子不吃窝边草吧,在崔氏的带动下,清河百姓的素质很好,虽说很多人都在捡银豆子,但没有争吵,显得彬彬有礼。
这和后世一有好处,一个个抢得不顾仪态、甚至还起来截然不同,那素质让人悚然起敬。
“呜呜”突然间,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因为抢不到银豆子,看到其它的小朋友都有,伤心地哭了。
ps:第一更,今天还有二更,休息了大半天,整个人都精神了,吼吼~~~满唐春_573 刘远大婚(三)_全本全文免费阅读 这小女孩长着一张鹅蛋圆脸,大眼睛、小鼻子,红粉嫩的小脸蛋,非常可爱,看她哭得稀里哗啦的,看到都让人感到痛心了。
刘远连忙从马上跳下来,走到她身边,轻轻摸了一下她的头说:“小妹妹,你怎么哭了?”
“哥哥们都捡到,就小月没捡到,买不到糖吃了,呜呜呜”那个话,又哭了起来,好像非常委屈。
小月?
这名字挺不错,看着这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刘远的眼光更加柔和了,笑着说:“别哭,哥哥给你变个戏法好不好?”
“戏法?”
小孩子都贪玩,那小女孩一听到新奇的玩意,一下子收声不哭了,那大大的眼睛盯着刘远,眼内满是期望。
刘远悄悄把一把银豆子扣在手里,故作玄虚地弄了一会,然后把握着银豆子伸手伸到她面前,笑着说:“你吹口气,然后就有惊喜出现了。”
“真的吗?”
“真的,不骗你,你试试。”
那小女孩将信将疑地嘟着小嘴轻轻吹了一下,刘远微微一笑,把手张开,一大把银豆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小女孩的眼睛一下子瞪得大大的,好像不敢相信一样,小嘴巴都张得大大的。
小孩子真是好骗啊,刘远笑着把那把银豆子放在她那粗布衣服的口袋里,笑着问道:“好了,既然是你吹出来的。那就给你买糖吧,嗯。对了,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
“哥哥,我叫小月。”小女孩奶声奶气地说。
这时一个衣着简朴的中年妇女走了出来,一边拉着小女孩,一边连忙对刘远说:“将军大人,民妇管教无方,小月冒犯了你。真是失礼,请你见谅。”
刘远笑着说:“没事,小月很乖巧很聪明,将来肯定有出色,好了,就这样吧。”
那刘全和葛大娘己经急得团团转,整个迎亲的队伍都停下等着自己。刘远也不好再拖下去,刚才也就是看到这个小女孩太可爱,一时忍不住,也就给她送了一把银豆子,现在差不多了,还是正事要紧。
“好了。小月月,以后要乖哦。”刘远翻身上了马,还不忘和那个小女挥挥手,然后继续前面。
“刘将军真是好人啊。”
“就是,一点架子也没有。真好说话。”
“比那些高
高在上的公子哥儿强多了,又武双全。人长得俊,品性也好,崔尚书真是选了一个女婿。”
刘远走后,那些围观的百姓还在议论纷纷,都大赞刘远人好,没有架子,那个中年妇女摸着女儿口袋中的银豆子连声叫好人,只有小月盯着刘远那个远去的背影,眼神都变得坚定了起来,刘远的那个身影在她心目中越来越伟岸.
一路上,刘远笑容满面,大洒喜钱之余,还侍人礼貌有加,把银豆子送给小女孩,把因看热闹而摔倒的老人家扶起等事迹,很快在清河老百姓中口口相传,很快,刘远就在一众清河百姓中,成了清河的好“女婿”。
足足把二大包银豆子撒完,刘远终于回到了崔府。
此时崔府中门,终于为刘远打开,刘远有些感概地迈着坚实的步子,踏进了崔府。
“姑爷来了。”
“姑爷好”
“姑爷新婚大吉”
“小的祝姑爷和小姐白头偕老。”
平时对下人很大方,是下人眼中的财神爷,今天又是刘远的大好日子,那些下人哪里放过这个机会,一个个连忙前去祝贺,刘远笑了笑,吩咐跟在身边听候吩咐的刘全给一众下人散喜钱。
古代娶妻,要求“三书六礼”,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越是有势力的人家,那礼仪就越复杂,刘远在“福人”的葛大娘的教导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折腾了老半天,终于和盖着红盖头、由侍女小心搀扶着的崔梦瑶,一起跪在崔敬面前聆听他的教导。
这也算嫁女时最重要的一次训诫,既是交托,也是嘱咐,把女儿交托给迎亲的女婿,也是嘱咐,叮嘱女儿要守妇道、勤俭持家,也叮嘱女婿好好对自己的女儿。
在葛大娘的指导下,刘远和崔梦瑶两人都双手捧着一个酒杯,准备给崔敬敬酒。
“岳父大人,请吃了这杯酒。”
“爹,喝酒。”
刘远和崔梦瑶双双把盛满美酒的酒杯奉到崔敬面前。
这是敬酒,向女方的双亲敬酒,只要他们这杯酒吃下去,这门亲事才算成,若是拒绝,那证明女方父母不同意,那这亲也办不下去了。
看着跪在前面的一对玉人,男的俊、女的俏,堪称珠联璧合,从一开始的不甘心,到现在的开怀,崔敬也见证了刘远的成长,一想到以前的种种纠缠、斗争,心里感概万千,从刘远手里接过酒杯,一脸郑重地说>
“刘远,我今天把梦瑶交给你了,你一要好好待她,不能欺负她,如果你欺负她,那就是欺负我,欺负我,那就是欺负清河崔氏,到时无论什么时候,老夫都不会放过你的。”崔敬说这话的时候,那是一脸的郑重。
霸气十足啊,清河崔氏这四个字,力重千均,没人敢怀疑他的话的重量,也没人敢怀疑他说这话的决心,大唐士族天下,即是当今皇上,也不敢轻易拭其锋,作为清河崔氏举足兴重的三老爷,崔敬的确有说这话的资格。
“是,岳父大人请放心,小婿一定好好的对梦瑶,绝不让她受委屈的。”刘远也一脸郑重地说。
崔敬说这话虽然霸道十足,但刘远知道,他那是爱女心切,而崔梦瑶也不是那种难以侍候的刁蛮小姐,知书识礼,深明大义,和小娘和三娘也是相处融洽,刘远看人很准,这点不会有错。
所以说,即使说的话有威胁成份,但刘远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哎,这么好的女儿,便宜你了。”崔敬白了刘远一眼,举起手中的酒杯,放过嘴边,然后一饮而尽。
刘远这才松了一口气,崔敬喝了这杯酒,这事也就没有意外了,原本还怕他提额外的要求,特别是趁机要自己休掉小娘和杜三娘,那场面就难堪了,好在,这样的事并没有发生,估计崔敬也知刘远不是那么容易屈服。
在刘远还是一介白身之时,把刘远关在院子里,几天不给吃不给喝的,那样子都不能让刘远屈服,现在刘远也算是出人头地,当然会更强硬了。
喝完刘远这杯敬酒,就论到自己的女儿了。
崔敬接过女儿手中的酒,一脸感概地说:“没想到,我女儿这么大了,好像一眨眼就要出嫁,瑶儿,若是你娘亲泉下有知,也会很欣慰吧。”
说完,崔敬突然喃喃地说:“慧娘,你看到了吗?我们的女儿要出阁了,她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你在天之灵,也该安慰了吧。”
那声音很小,只有跪在他在膝前的刘远和崔梦瑶听见,二人闻言心中一动,看不到崔梦瑶的表情,因为她盖着红盖头,只听到她略带哽咽地叫着叫了一声:“娘亲.”
刘远这才明白,原来崔敬那老小子的原配叫慧娘,看来这个女子是极为出色的,从崔梦瑶那国色天香的样子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原配逝世这么久,崔敬留恋花丛,以他的能力和权势,坐拥美女无数,但是过了这么久,那正室之位还一直悬空着,没人坐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对原配,那位己故岳母大人的依恋。
幸好崔梦瑶像她娘而不像崔敬,若不然,估计自己也不会跪在这里,给这个老小子敬茶了。
咦,这是
刘远突然发现,崔敬的面上,竟然留下两串热泪,估计嫁女时思及亡妻,一时情不自禁,真情流留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感时。
清河崔氏的三老爷,堂堂的工部尚书,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流下了泪水,一时间,不光刘远看呆了,就是堂上之人,一个个也目瞪口呆,崔老太太看到,一脸嗔怪地说:“敬儿,这是梦瑶的大喜之日,你,你这是干什么啊?”
崔敬这才醒悟过来,用那宽大的衣袖遮着脸,悄悄拭去泪水,等他把衣袖放下时,马上就换上了那张严肃而欢喜的脸。
“母亲大人,孩儿看到瑶儿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一时喜极而泣,还请母亲大人见谅。”
崔老太太点点头:“好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什么好泣的,也叫宾客们笑话。”
“是,母亲大人教训得对,孩儿领教”崔敬对崔老太太还是很敬重的,闻言二话不说,马上告罪,得到崔老太太点头,示意没事后,这才转过身来对在场的宾客说>
“呵呵,崔某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一时忍不住,倒让在场诸位笑话了。”
“哪里,哪里,崔尚书真情流露,此乃真性情。”
“正是,父女情深啊。”
“舔犊情深,真是感人肺腑。”
“就是,就是,此情此景真是太感人了。”
在场之人,又有哪个敢笑话于他,一个个笑着打圆场,实话说,的确也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