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满唐春 > 718 朝前小议-至-720 一唱一和
满唐春_718 朝前小议_全本全文免费阅读   最难还的人情债,最难消受的是美人恩。
刘远仅以数十骑,就敢直闯吐蕃,再次立下奇功,听起来极为豪迈,实则可谓步步惊心,任何一步有了差池,那等侍他的将是万劫不复,说得直白一点,那就是玩命。
一走就是数月,沓无音讯,崔梦瑶她们在天天担惊受怕之余,还要忍受禁卫军的监视和保护,身心双重受损,再说刘远此去,还带了一大一小回来,在人前笑脸相对,柔言相向,那是几位夫人识大体,给刘远留足面子,可是人后肯定要发泄一下不满的,毕竟人非圣贤,先入门的还没有为刘家继延香火,倒让“野花”拨了头筹,更是让她们心中不快,发发小脾气、使使小性子,那是可以有的。
刘远也知崔梦瑶、小娘、杜三娘不易,于是耐下心来哄她们开心,逗她们开怀,当然了,这么久不见,“功课”也不能少了,让几位大美女独守空房,空耗芳华,这本来就是个错,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兼对众女识大体的奖励,刘远自然十分卖力,尽量让几位美人满意,在刘远的努力下,费了大个半晚上,终于把几个女的都哄得贴贴服服,颜面生花,带着微笑进入梦乡。
不得不说,有了爱情的滋润,崔梦瑶她们几个越发艳丽,内心也得到满足,性情也变得温驯可爱,刘远不由感叹一下老祖宗造句的意境,古语有云:床头打架床尾和,粗俗一点来说,可以改作“一炮泯恩仇”,房事,的确是生活中一个很有实效的润滑剂。
当晚,除了刘府,长安城也有很多府第,那红烛夜半也未吹熄的。例如候府、程府、段府等
第二天一早,崔梦瑶早早就起床打理,三女都不用丫环,亲自服侍刘远洗刷,穿上威武的官服,奉上饭食、安排马车等,昨晚都折腾到大半夜。可是崔梦瑶、小娘还有杜三娘,她们一个比一个精神,一个个笑脸如花地忙乎着,那情形,让刘远想像到“春暧花开,百花争研”的情景。
原因很简单。今天是刘远上朝的日子,以刘远的功劳,加官晋爵不在话下,看到自家的夫君如此出色,那个女儿家不喜?妻凭夫显、母凭子贵,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刘远要是高升了。众女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到时更有脸面。
唯独少了从吐蕃归顺的胡欣。
刘远一边吃着点头,一边好奇地问道:“胡欣和小雪呢?”
“这太早了,四妹一路奔波,怕也累了,就让她好好休息一下,小孩子睡眠好才快高长大,就不吵醒她了。妾身就擅作主张,让丫环不打扰她们母女睡觉。”崔梦瑶微笑着=说。 一秒记住https://m.xswang.com
“嗯,这样也好,其实你们也累了,多睡一会,咱刘府没那么多规矩,怎么舒心怎么来。”刘远一边吃。一边随口应道。
一个人上朝,全家折腾,没那么夸张,这也是刘远不喜欢上朝的原因。像崔梦瑶没过门时,刘远上朝前,都是劝小娘和杜三娘多睡一会,不急着那么早起床,不过大家族出身的崔梦瑶进门后,这规矩才多了起来,不过也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有好也有弊,至少,刘府的运作畅顺了很多,很多事都不用刘远操心了。
崔梦瑶闻言,笑而不语,小娘和杜三娘也不好说话。
杜三娘一边替刘远整理有点折了的衣领,一边憧憬道:“刘远,如果把这身官服换了,换在紫袍,那就太好了。”
“衣紫为贵,如果能穿上紫袍,起码也得是三品大员,我入官场不久,现在已升至四品,再升为三品,只怕不妥,也不大可能,岳父大人为官几十年,这才是三品呢。”刘远谦虚地说。
崔梦瑶有些不乐地捏了刘远一下,嘟着:“怎么,立了点功,都快看不起我爹了?”
“哪敢,哪敢”刘远连忙解释道:“没有岳父大人的推荐,刘某也不会有今天,别看四品和三品只是一品之差,其实升至四品后,再上一步,难于登天,就是我再立几次大功,拍马都赶不上岳父大人,哪敢小看呢。”
“哼,算你还有良心。”看到刘远这么上道,崔梦瑶这才娇笑着放过刘远。
杜三娘有些不解地问道:“刘远,不是说论功行赏的吗?你这次立功这么多,在吐蕃出生入死,那战功还能克减不成?那岂不是让天下将士寒心吗?”
这三娘,都掉到“官眼”里了,不过这也不奇怪,这与她的经历的有关,在风月场所,看惯了人生百态,在她心目中,当大官,那是非常威风的一件事,一听到刘远不能顺利升官,就是皇上也腹诽了起来。
刘远笑着解释道:“论功行赏,那是激励臣子用心、将士效命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英明的皇帝,绝不会吝啬这点赏赐,不过功有不同,而赏亦有百种,不能是一概以升官作为准则,如赏赐金银、珍奇异宝、宅子、田地、美女、牌坊、封号、爵位等等,因人而异,各有不同,需要灵活变通,举个例子,有人不适做某个职位,或是不能服众、或是经验、或是威望、或是资历有所不足等,强得让他坐在不合适的位置,不仅对他个人没有好处,就是对国家,也是一种损害。”
“就以我为例,入仕不足三年,由一介白身,已晋升四品,升迁之快,大唐已没人出其右,再升,只怕不合适,也会引起大臣的忌妒,再说我为官经验尚浅,不足以担当大任,如果由经验不足,做了错事,得不偿失的。”
小娘连忙点头附和道:“对,对,对,我在扬州时,听说书的先生说,皇帝要重要一些大臣,都会把他们先贬职流放,积累经验再提拨的,师兄现在的官都很大了。”
“没想到你这小妮子知道的还不少。”崔梦瑶摸了一下小娘的头,表示赞赏,然后扭头对刘远说:“好了,刘远,你快点用饭吧,时候不早了,一会别迟到,惹人笑话,皇上怎么赏赐,怎么猜也没用,上朝便知晓了。”
刘远把一个馒头塞到嘴里,站起来说:“吃得差不多了,我去上朝,现在天色尚早,你们回去睡个回笼觉。”
“妾身先送你上车。”
于是,刘大官人在几名娇妻的簇拥下,坐上了豪华马车,车夫长鞭一甩,马车就径直朝前奔去。
此时晨鼓敲响,坊门大开,刘远出了坊门,直奔皇宫,在宫门报上名字,验完鱼符后,顺利入了宫,等到在太极殿门前时,这里已经人山人海,大臣们都在等着上朝了。
显易而见,刘远一行从吐蕃凯旋而归,李二自然要论功行赏,召集文武大臣上朝,一来表示对有功将士的重视,二来也可以大肆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顺便对扬威军一行大加褒奖,以作榜样一类,人多一点,并不意外,作为有功之臣,今日的主角,一众大臣一看到刘远,自然是连连祝贺,带主动让开一条道,让刘远如同众星捧月一般,刘远也不敢持功生骄,放下身段,频频与众大臣互动。
&nbs
p;  清河崔氏,门生满天下,七族五姓,威震天下,作为大唐的有名的才子,清河崔氏的得意女婿,刘远和文官的关系很好、二进吐蕃,破了吐蕃的诅咒论、创立扬威军,几次行动都极为出色,还有建长洛高速,刘远和一众武将也很对眼,可以说,刘远是大唐头一号“文武通吃”之人,人缘之好,就是老丈人崔敬,也不得不写个“服”字。
“小婿见过岳父大人。”
“末将见过程将军”
“尉将老将军老当益壮,敬佩敬佩。”
“萧仆射红光满面,近日可有喜事?”
“魏大夫好”
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作为晚辈兼官阶低,刘远自然要一一打招呼,叫得嘴都累了,众人都笑着应了。
崔敬摸着胡子,对刘远点点头说:“不错,此行扬我大唐之国威,老太太掂记着你,你作为小辈,得抽空去看看,尽尽孝心方行。”
崔老太太又开来长安了?好家伙,好像来得越来越勤了,刘远闻言,连忙答应尽快上门给崔老太太请安后,崔敬这才满意地点点头,那脸上红光满面,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他的喜悦。
这是理所当然的,他只有一个女儿,女婿是半个儿子,刘远这般争气,他的脸上也有光。
还没和崔敬说上几句,程老魔王一把把刘远拉到武将的堆里,一个个嘻嘻哈哈,又是摸头又拍肩,一个劲赞刘远干得不错,给大唐的武将长脸,大大挫了吐蕃人的威风等,这些老家伙,一个个都是力大势沉,这个拍一下,那个擂一拳,刘远只好苦笑着都接了下来。
就在众人一边等上朝,一边小声讨论得正欢之时,一个太监走出来,示意众人停下,这才开口说道:“奉皇上旨意,今日朝会延迟半个时辰,皇上请长孙大人和刘将军到御书房小议。”
推迟上朝?
这可是很少见的,除非皇上龙体欠恙或天气太差,有时会延迟一下或改期,算是人性化,体恤大臣,现在快要上朝了,突然说推迟,实属少见。
刘远知道,自己在信中提的一个重大的消息还没禀告李二,论功行赏自然得把这些都理清了,但刘远心中更愿认为,这是上朝前,李二找自己讨价还价了。
ps:第二更满唐春_719 帝王心术_全本全文免费阅读   “臣长孙无忌,参见皇上”
“微臣刘远,参见皇上”
刘远和长孙无忌在御书房看到身穿黄袍的李二,忙行臣子之礼。
和猜测的没错,李二已经穿戴完毕,随时可以上朝,现在把人召来,就是想询问有关吐蕃事宜,到时在朝堂上,可以酌情给予封赏,至于长孙无忌,那是国舅兼第一个号心腹,可以随时帮忙拿个主意什么的,谁叫李二最信任的人就是他呢。
“两位爱卿,请起,不必多礼,刘远,你是大唐的功臣,辛苦你了。”李二一边说,一边亲自把刘远给扶了起来,好一个礼贤下士的明君形象。
虽说知道这是帝王心术的一种,不过刘远还是挺受这一套的,连忙谢道:“这是微臣份内之事,皇上过誉了。”
一番君臣之礼后,李二坐在上位,长孙无忌坐在他的左下边,刘远地位最次,坐在李二右下首的位置,三人依次坐好后,有宫女给三人奉上酒水、果品糕点,然后在李二的示意下,宫女太监悉数退下,把御书房留给三人密议。
“好了,闲话少说,刘远,你在信上所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不方便在信中明言,昨晚念你一路奔波,而朕亦有要事缠身,并不传你入宫,现在你可以明言了。”文武百官都太极殿外等候,李二也就开门见山了。
刘远点点头,朗声说:“皇上,此行除了达到几个目标,打探了一下吐蕃防卫布置,臣还拉拢了一位识大体的吐蕃重臣,他同意配合我们,只是希望皇上日后能重用他。”
收买了敌方的高级官员?
李二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眼内都是欣喜之色,两国交战,一个好的棋子。抵得上十万雄师,要是有人做内应,那么不但征服吐蕃的日期可以缩短,而损失也可以大大减轻。
“刘将军,你所说的吐蕃重臣,是哪位?”李二还没开口,长孙无忌就忍不住开口询问了。
“吐蕃千户长阿波.色。”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阿波.色?嗯。错,此人所在的家族,可以说是吐蕃的名门望族,深得松赞干布的信任,有此人相助,大唐高枕无忧矣。”说完。长孙无忌眼里闪出睿智的目光,微笑着说:“刘将军能顺利逃出虎口,估计这个阿波.色出力不少吧?”
“长孙大人真不愧为我大唐的第一贤臣,一点点蛛丝马迹,马上推断得八九不离十”刘远忍不住赞道,说完,从怀里拿出那封阿波.色亲笔书写的亲笔信奉给李二说:“皇上。这是阿波.色千户长托给我传递给你的亲笔信,下面带有他的签名和手印,请皇上过目。”
果然不是信口开河,还带来了亲笔书信,李二接过来,看到信封上还有火漆,火漆完好无损,点点头。挑开火漆,抽出信纸当场看了起来,一旁的长孙无忌一脸好奇地盯着李二,相反,刘远则显得很淡定。
很简单,为了讨好刘远,阿波.色写好信后。一脸诚意请刘远帮他“挑错字”,然后又当着刘远的面放进信封,打上火漆,很明显。他深谙做人的道理,怕刘远以为他写有关扬威军的坏话,这样一来,同时交好二个人,一个是大唐的皇上,他眼中的天可汗李二,另一个就是大唐炙手可热的刘远,刘远都知那信写的是什么,自然也就没那么大的好奇心。
“好,好,刘远,你又立了一大功,该赏,该赏。”李二看完信,激动马上就许诺要重赏刘远了。
大唐的虎狼之师再加上有一个这么好的内应,大唐吞并吐蕃,只是时间的问题,一想到把吐蕃那庞大的国土纳入唐的版图,那可是占大唐四分之一,甚至是大于四分之一的领土啊,放在历史上,这绝对是流芳百世的一个大手笔,对致力于做千古一帝的李二来说,这绝对是载入史册的一个闪光点,能不兴奋吗?
“谢皇上。”
李二看完信,随手递给一旁脖子伸得老长的长孙无忌,然后饶有兴趣地对刘远说:“刘爱卿,你在信中,描述得很简单,很多事都是一笔带去,朕很有兴趣知道,你是怎么做的,你说说,此次吐蕃之行的经历吧。”
好家伙,一个刘远,一会刘爱卿的,弄得刘远都有点不适应了,不过皇帝都开金口了,做臣子能拒绝吗?
刘远连忙应了一声,稍稍理清了一下思路,把自己的吐蕃一行一五一十说了出来,从如何
找到吐蕃的细作,然后合计乔装打扮,用护送木器货物为掩饰,直奔逻些城,先是多方探查,找出吐蕃真正的内部矛盾,然后利用苯佛之争转移视线,雪夜袭寺救人、炸毁驻仙石挑起苯佛斗争、当街行凶、推毁神鸟苑,到雪夜血拼,孤身谈判、成功游说阿波.色,最后在阿波.色的掩护下,顺利逃出吐蕃说了一遍。
说完,刘远一脸真诚地恳求道:“请皇上重赏潜伏在吐蕃的勇士,厚恤那些义无反顾,为国捐躯的将士,刘远在这里,代表扬威军向你的敬礼。”
李二闻言也有些动容,毫不犹豫点点头说:“这是应该的,他们都是大唐的好儿郎,朕绝不吝啬。”说完,李二的语音一转,一脸疑惑地说:“刘远,你刚才说炸毁一块巨大的驻仙石,让吐蕃人以为神灵震怒,发天雷惩罚,你口中的那火药是什么?怎么有如此大的威力?”
行军打仗出身的李二,对这些事特别敏感,刘远说了一大堆,他马上找到了最令他关心的问题:坚硬的石头,一下子如被天雷劈中一样,不,比天雷还要厉害,不仅裂开,还碎石四溅,如果应用于军事,那绝对是无上的利器。
真不愧是李二,触角极为灵敏,一下子就让他找到了最核心的东西,刘远也不由暗暗佩服。
刘元也不隐瞒,笑着说:“这是叫火药,是新研究出来的一种东西。”
火药很快就要应用于长洛高速,李二自然很快就会知道,没有瞒的必要,再说刘远是华夏人,壮大华夏的地图,把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纳入大唐的版图,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炸石山,只是一个用途,刘远真正的目的,就是壮大大唐的军事,为未来征服世界作准备。
“刘将军,你这火药,莫非是为了削平那座石山而制出来的?”一旁的长孙无忌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在长洛高速修筑的过程中,碰到一座石山,当时崔敬等人都建议改道,如果不改道,开凿那石山不知候年马月才能完成,结果刘远力排众议,坚持依照原计划施工,并把削平石山、开辟道路的重任揽了过来,还扬言那需要的工费,有减无增,众人虽说不太相信,不过刘远是总设计师兼最大股东,长孙无忌记得很清楚。
当刘远说用火药炸开那驻仙石时,他马上意识到了。
“长孙大人真是好记性,没错,这火药就是为了炸开石山而准备的,没想到在吐蕃派上用场了。”
李二吃惊地说:“一座石山都可以炸平,那么,那厚实的城墙、甚至一座城市,不也可以炸毁吗?”
“应该可以”刘远微笑地说。
李二的脸色一下子严肃了起来,此时他再也坐不住了,背着手,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那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皱,一时高兴,一时又有顾虑,转了几圈,然后盯着刘远说:“刘远,你这配方,知道的人多吗?”
“不多,除了我,只有我那研究所的人知道,不过他们都是我的私奴,平时只能在研究所里活动,不能接触外人,也严禁外出。”
“下朝后,朕要去亲自观看你所谓火药的威力,如有必要,朕要派兵加以保护,如果真你所说的那般威力,如果用得好,那将是天赐给我大唐的神兵利器,绝对不容有失。”李二一脸严肃地说。
“是,皇上。”
长孙无忌在一旁赞道:“刘将军真是我大唐的福将,天佑我大唐,有了英明的皇上,还有多才多艺的刘将军,定能建立万世之霸业。”
这个长孙无忌,还真会说话,一下子不动声色就捧了两个人,“糖衣炮弹”人人都喜欢,那李二闻言,喜形于色,眉带笑意,高兴地地说:“就是万世霸业,也得国舅这样的贤臣相助方可。”
一时间,御书房一片欢乐详和的景象,君臣一家亲。
三人笑罢,李二扭头对刘远说:“刘爱卿,此次你再次立下奇功,你想要什么样的奖励?”
又是这样,这不是明知故问,不就是升官发财赚名声吗?我还要做皇帝呢,你能答应吗?不过想归想,刘远也不敢怠慢,对李二行了一个礼:“微臣只是做了应份的事,此事全凭皇上做主。”
李二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地说:“论功劳,就是连升五级、位列三品亦不为过,不过你入仕尚短,资历不足,升得太快,反而不好,招惹群妨,所以在官职时不会有大的晋升,不过会在别的方面补偿,至于那归顺的吐蕃母女,亦会依照你的意思,给予封赏,刘爱卿,你没意见吧。”
“皇上安排得妥当,微臣没有异议。”李二的大方,倒出乎刘远的意料之外,要是像昔日,抠门的李二肯定是想方设法削减甚至打压了。
看到刘远没意见,李二眼珠一转,淡淡地说:“嗯,刘爱卿,还有一些小事需要你确认一下。”
ps:第三更满唐春_72o 一唱一和_全本全文免费阅读   “皇上请吩咐。”
李二坐了下来,点点头说:“大唐和吐蕃全面开战,为了抵御吐蕃的进攻,限制其骑兵的活动空间,所以调用了有你份子的水泥,从蒲州运到淞州一带,修筑堡垒,不得不说,那堡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事微臣在逻些城也有听说,其实是好事,吐蕃最精锐的,是其骑兵,建堡垒能抵御其锋芒,还能压缩其活动空间,皇上做了一个英明的决策,微臣佩服。”
“那个,此事是这样的,那水泥厂你占最大份子,也是你负责,征用之时,你在吐蕃,不知售价如何,事态紧张,就先行征用,此次你回来了正好,可以把售价报上来,朕下个旨,让户部跟你结算好了。”
长孙无忌在一旁连忙说道:“皇上,现在两国交兵,正是大笔用银之际,再说连经两役,疏导黄河、修筑大明宫等,国库己空虚,刘将军身家丰厚,并不急着用度,此事等战后再提,我想,刘将军是可以理解的。”
“这不妥”李二摆摆手说:“就是再困难,也不能让有功之臣吃亏,最多皇宫的用度再削减一下,总会有办法的,再说国舅你的那份放弃,当是捐给国家,这已替朕减轻了很多负担,刘爱卿,你在吐蕃出生入死不容易,大唐就是再苦,也不能苦了功臣,你把售价报上,朕下旨,让户部给你结算,绝不占爱卿的便宜。”
李二说得,那可谓情之情,爱之切,一派明君的光辉形象。
刘远无言了。
这李二和长孙无忌在扯猫尾巴呢,如果真有这心,直接派户部的人跟刘远商量,该多少,就报多少。最多再走走李二的程度,让他批复好了,现在一国之君,竟然在御书房内为了这点小事询问,真难为了他了。
一个是大唐的皇上,一个是文臣之首的国公,两人一唱一和的。就是唱戏给刘远看,难怪前面
答应得那么顺利,也不责怪刘远领着部下孤军深入,难怪谁都不叫,就只叫了长孙无忌一个人,原来都是为这出做准备。其实以大唐的底蕴,和吐蕃开战,还不至于伤筋断骨,支付一点水泥的银子还是有的,只不过是李二抠而己。
为了自己千古一帝的美名,不忍心把战争的用度摊分在大唐的百姓身上,加重赋税。于是就忍心向他心里认为富得流油的刘远等人开刀了,又要名声,又要惜钱银,他的算盘,打得可是“啪啪”作响。
刘远苦笑了一下,也没多少犹豫,向李二行了一礼道:“皇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水泥的售价,初定是三百文一包,不过是国家征用的,那就亏本出售,仅收二百文好了,赵国公高风亮节。为大唐的造福,那微臣也不甘人后,属于微臣的那一份也不要了,就捐给国库。征讨吐蕃之用吧。”
自己在家吃香喝辣,李二都赖皮得说要节衣缩食了,那有君王受苦,臣子却在享受的道理,真是这样,那可是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啊,刘远哪里听不出李二的弦外之音?
好在,刘远身家丰厚,光是一个“金玉世家”就足够一府人锦衣玉食,再说长洛高速那是以技术入股,真金白银给的不多,用一点银子换得李二一个人情,总的来说,这事也不吃亏,再说李二此举也是为了国家,用于扩展,并不是用于个人的吃喝玩乐、挥霍无度,这笔银子就是给出去,刘远也不心痛。
“好,好,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话掷地有声,还是刘爱卿识大体,大唐若是多几个像国舅和刘爱卿这样能干又忠君爱国的人才,我大唐何愁不兴?”李二一连说了两个字,笑脸如花的。
现在刘远和长孙无忌都放弃了,有了这两人带头,不用说,像崔尚、程咬金、秦琼他们,估计都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最后都是捐赠而告终,如此一来,李二就可以省下一大笔的建设费用了。
这算盘打得精啊,刘远有些恶作味地想:若是这李二是在后世,做演员那是影帝的潜质,做老板,那可以是周扒皮的翻版了。
又说了几句,在长孙无忌提醒群臣还在殿外守候,李二这才满意地结束这交朝前小议,宣布准备上朝,刘远和长孙无忌告退后,自有太监领二人回去。
.
大唐的文武大臣在等候了近半个时辰后,终于可以依照官阶和职位进入,参见他们的皇帝。
一番复杂的君臣之礼结束后,李二环视了殿上的群臣,然后朗声地说:“众爱卿,有何事启奏”
众人犹豫一下,秦琼看了看,率先持笏出列,大声说道:“皇上,臣有事启奏。”
“准了,秦爱卿请讲。”
“皇上,大唐与吐蕃对峙己久,现在冬去春来,经过候将军的提议,再综合兵部的意见,为了更好地打击落吐蕃,现已制定了一个春季作战计划,请皇上过目,另候将军提议,多运水泥和工匠,把我西部边防建成新的铁血长城,继续蚕食吐蕃的优势,争取吐蕃铁骑死困在吐蕃境内。”
说完,双手把奏本呈上,自有当值太监把它献给李二。
李二打开奏本一看,原来是以堡垒为依托,先圈起一块地,一边吸引吐蕃人的兵力,一边还可以在堡垒的保护下,再次启动高原训练营,训练适合高原作战的士兵,为由守转攻,进攻吐蕃着手准备,因为无论边境打得再热闹,没有适合高原作战的士兵,始终不能更好地打击吐蕃,这个计划周详,目光长远,还选了几个地方供李二决择,李二一边看一边频频点头,一脸高兴地说:“好,秦爱卿辛苦了,此事朕要斟酌一下,尽快批复。”
“谢皇上。”秦琼心满意足地退了下去。
秦琼刚退下去,刘远的老丈人崔敬,马上又出列,大声禀报道:“启禀皇上,大宫的蓬莱殿明日升梁仪式,请皇上亲临点朱。”
“好,有崔爱卿亲自主持,进度还不错,朕明日一定前往。”
大明宫那是李二为他老子李渊修筑的,这是一个孝心工程,也是一个人心工程,虽说杀兄戮弟过了很久,现在民间尚有流传,有人还说李渊被李二虐待,李二准备用大明宫,堵天下人悠悠之口。
“谢皇上”负责大明宫修筑工作的工部尚书崔敬,得到李二的赞赏,也是一脸喜色回了列。
等崔敬退下,礼部尚书周世石又上前禀报新罗派使团出使大唐有关接待事宜,户部尚的情况作了一个汇报,申请发起第二批债卷、怎么开源节流,把银子节省下来用于军费的开支,然后陈侍郎又弹劾金大夫为官不正、唐仆射指责赵执事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职,贪赃枉法等,总之就是吵吵嚷嚷。
家是小家,国是大家,一国之大,人口几千万,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发生,一家几口,每天尚有鸡毛蒜皮的事发生,更何况一个国家?怎么处理,怎么协调,充份体现在位者的能力和智慧,只见李二不厌其烦,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当堂解决的,就交由相应部门处理,有的还作了指示,一切显得有条一紊,就是站在下面的刘远,也不得不服。
有些人,天生就是适合干一些事的,这个李二,天生的将才,也是天生的皇帝,好像他的到来,就是为了开创大唐盛世。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刘远都站得有些累了,终于没有大臣再上奏本,坐在上面的李二也松了一口气,把手中的奏本放下,对站在前面的程老魔王打了一下眼色,程老魔王马上会意。
“皇上,臣有事启奏。”程老魔王出列,大声禀报道。
“准奏。”
程老魔王大声说:“扬威将军刘远,仅以区区数十骑,潜入吐蕃,立功无数,现已凯旋而归,臣请皇上对有功将士论功行赏,以顺民意,以鼓军心。”
李二点点头说:“这个自然,对大唐有功的将士,朕绝不吝封赞。”说完,大声叫道:“刘远何在?”
“臣在”刘远一早就作好了准备,一听到叫自己,马上出列。
“好,好”李二连叫了两声好,然后大声吩咐道:“来人,把突入吐蕃的其它勇士请进殿来,朕要一起封赏,也要好好看看这些好儿郎。”
很快,关勇、候军、尉迟宝庆、赵福、唐大山等人在太监的领着,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一个个又是激动,又是兴奋地走进这个或许他们一生都没机会进来的地方,关勇、候军之流还好,他们名身名门,自小没少见过大场面,像唐大山、秦朗这些人,出身平民,哪见过这么多重要的人物,哪里来过这么庄严的地方,刘远看到,他们不少人都紧张得手都不知放哪里了。
“参见皇上”关勇、候军等人全部换上了明亮的光明铠,一边叫,一边整齐地给李二行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