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宋皇太子日常 > 第27章 027
天才·八六中文网()
宋仁宗向赵旸介绍完宗亲们, 就让张茂实送赵旸回坤宁宫。
赵旸被张茂实抱在怀里,脑子里在想赵宗实。如果换做他是赵宗实,小时候被宋仁宗抱到宫里, 还被当做太子培养,但是没过多久又被送了回去。接着,没过多久又被接回到宫里。再接着, 因为曹皇后怀有身孕, 又再次把他送回去,那他心里肯定会有些埋怨。以后, 他得留意一下这个赵宗实。
此时,坤宁宫里也非常热闹。宗妇们和命妇们都前来坤宁宫给曹皇后拜年。
见张茂实把儿子送了回来, 曹皇后连忙走上前抱过儿子。
宗妇们和命妇们见太子殿下回来了,连忙起身向赵旸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赵旸趴在曹皇后的肩膀上,略微好奇地看了一眼这满屋子里的女人, 基本上不认识。
“起来吧。”
“谢太子殿下。”
赵旸认识曹老夫人, 也就是他的外祖母, 对她老人家伸了伸手。
曹老夫人没想到太子殿下认识她,心中非常惊喜,难以置信地看向曹皇后“皇后娘娘……” 记住网址m.xswang.com
“母亲, 旸旸让您抱他。”曹皇后说完,又对怀里的赵旸说道,“旸旸, 这是外祖母。”
曹老夫人小心翼翼地抱过赵旸,“太子殿下。”
赵旸对曹老夫人乖巧地叫了一声“外祖母。”
“哎。”这一声“外祖母”叫得曹老夫人心花怒放, “太子殿下长大了不少。”见小外孙长大了不少, 还非常有精神, 曹老夫人心里就放心了不少。一直以来, 曹老夫人非常担心赵旸这个小外孙,害怕他跟宋仁宗其他的孩子一样小小年纪就夭折。“太子殿下又长好看了不少。”
其他人纷纷附和曹老夫人的话,夸赞太子殿下长得漂亮,长得精神。
曹皇后等曹老夫人抱了一会儿赵旸,这才把儿子抱回来。曹老夫人年纪大了,赵旸又有些重,曹皇后担心她会累着。
接下来,曹皇后向赵旸一一介绍在场所有人。她先介绍了宗妇们和其他命妇,最后才介绍娘家人。
曹家人,除了曹老夫人来了,还有曹皇后的弟媳和她的两个侄子。
曹评和曹诱好奇盯着赵旸看,赵旸也好奇望着他们。
曹皇后见两个侄子一直盯着儿子看,笑着问道“评儿、诱儿你们在看什么?”
“姑姑,我们在看太子殿下啊。”曹评笑着说,“姑姑,太子殿下长得真好看。”
曹诱赞同地点点头“太子殿下好看。”
被两位表兄夸奖好看,赵旸立马笑了,对曹评他们说道“你们长得也好看。”
曹评今年十一岁,长相俊秀,一身书卷气。
曹诱今年十岁,长相虽然没有他哥哥曹评俊秀,但是也颇为英俊。他长得要比曹评壮一些,一身憨厚气。
被太子殿下夸奖好看,曹评和曹诱都忍不住笑了。
“嬢嬢,放我下来,我要和表兄玩。”
“等嬢嬢把你衣服换了。”赵旸参加完祭礼,就不用再穿朝服了。朝服太重,又不怎么保暖,曹皇后担心儿子一直穿着它会冻着。
“你们等我一下。”
“好。”
曹老夫人和她儿媳妇见太子殿下跟曹评他们亲近,她们心里很是欢喜。
赵旸发现福康公主不在坤宁宫,疑惑地问道“嬢嬢,姐姐呢?”
“福康在你小娘娘宫里,你小娘娘家里来人了。”曹皇后一边给儿子换衣服,一边问道,“祭拜祖先的时候,有没有出事?”
“没有啊,什么都没有发生。”赵旸乖乖张开并举高双手,让曹皇后方便给他穿衣服,“爹爹夸我做得好。”
听到儿子这么说,曹皇后心里就放心了。她刚刚一直在担心赵旸在祭拜祖宗和祭天的时候行错礼。虽说儿子小,就算行错了礼也不会有人怪错,但是儿子是皇太子,在祭礼这方面最好不要出错,不然以后会被人诟病。好在儿子聪明,不仅学会了礼仪,还记住了。
赵旸叽叽喳喳地跟曹皇后说了下他在紫宸殿见到的人,说到西夏和大辽的使臣时,他皱起小脸,不高兴地说道“嬢嬢,我不喜欢西夏和大辽派来的人,他们太无礼了。”
“他们一向如此。”曹皇后曾在宴席上见过西夏和大辽的使臣,一个比一个傲慢无礼。
“嬢嬢,他们那么无礼,为什么爹爹他们不生气?”
这个问题把曹皇后问住了,一时间她不知道该怎么说好。她想了想说“因为打不过。”
“打不过?”
“对,西夏和大辽兵力雄厚,我们大宋不是他们的对手……”接下来,曹皇后用三个孩子打架来形容西夏、大辽和大宋之间的关系。这让赵旸一下子就听懂了。“旸旸,要想让他们对我们大宋尊敬有加,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赵旸举起他的小拳头,非常凶狠地说“打他们,把他们打怕了,他们就不敢对我们无礼。”
曹皇后被儿子的回答惊到了,但是更多的是惊喜。旸旸不愧是他们曹家的孩子。
“旸旸说得对,打他们打到他们害怕我们,这样他们就不敢对我们无礼。”
赵旸凶巴巴地说道“嬢嬢,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打死他们。”
曹皇后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小脸,满脸慈爱地说道“好,嬢嬢等着。”旸旸体内流着他们曹家的血,说不定真的能打退西夏和大辽。
赵旸换好衣服,抱着大白去找曹评和曹诱玩。
曹评和曹诱见太子殿下怀里抱着一只白鹅,非常惊奇。
赵旸炫耀地跟曹评他们说大白如何听话,听得曹评他们一愣一愣的。
见曹评他们不相信,赵旸就当场给他们展示了一番。
“大白,伸手。”
大白乖乖伸出一边翅膀放在赵旸的手上。
“大白,另一只手。”
大白立马把另一边翅膀放在赵旸的手上。
曹评和曹诱看到这一幕,两人惊得目瞪口呆。
赵旸又让大白单腿站立,又让大白转圈圈,又让大白倒地,又让大白轻轻地叨了下曹评和曹诱。
曹评和曹诱他们被这么聪明听话的大白惊呆了,两人瞠目结舌地看着大白。
因为大白,曹评和曹诱对只有两岁的太子殿下充满了崇拜。
曹皇后见赵旸跟两个侄子玩在一起,心里也高兴。
曹评和曹诱觉得太子殿下虽然年幼,但是懂得东西好多,比他们懂得还多。
一小会儿功夫,赵旸就和两位表兄玩在了一起。
曹评和曹诱跟赵旸说了很多好玩的事情,也说了很多曹家的事情。
赵旸听了非常心动,想去曹家玩。他以后要抬高武臣的地位,曹家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再说,曹家是他的外祖家,日后一定会支持他,应该多跟曹家亲近。
午时,张茂实又来坤宁宫请太子殿下去赴午宴。
曹评和曹诱也跟着去了。虽然他们年纪不大,但是留在后宫用午膳不太合适。
午宴,无非就是喝酒吃饭,看歌舞表演。
赵旸被宋仁宗抱在怀里,又被宋仁宗亲自喂食。
朝臣们和各国使节看到这一幕,心中都大为震惊。
除了包拯他们见识过宋仁宗是如何宠爱赵旸的,其他大臣并没有见过宋仁宗宠爱太子殿下的场面。看到宋仁宗自己不用膳,先喂太子吃饭,大臣们当然非常吃惊。
各国使节见宋仁宗这么宠爱太子殿下,心中也有了某些打算。
宋仁宗喂完儿子吃完饭,也没有放下儿子,而是继续抱着儿子用膳。
赵旸坐在宋仁宗怀里,好奇地盯着其他人看。韩琦他们见太子殿下朝他们看过来,立马抬手对太子殿下行礼。
见韩琦他们看向他,赵旸立马送给他们一个灿烂笑容。看到太子殿下乖巧可人的笑容,包拯他们瞬间被可爱到了。
看了一会儿大臣们和各国使节们,觉得没甚意思,赵旸在宋仁宗的怀里换了一个舒服姿势,无聊地拔宋仁宗的胡子玩。
宋仁宗正在用膳,被儿子忽然拔了下胡子,低头无奈又纵容地望着儿子。
赵旸送给他爹爹一个无辜又乖巧的笑容。
宋仁宗低头问道“想吃爹爹吃的东西?”
“不想,我就是想拔爹爹的胡子玩。”这话说得非常理直气壮,但是同时又非常天真可爱,“爹爹,你继续用膳吧。”
“好,那你拔。”宋仁宗这话里充满浓浓的宠溺。
接下来,大臣们和各国使节们就看到太子殿下在拔官家胡子。官家不仅不生气,还非常纵容。
不少大臣们想到太子殿下有喜欢拔人胡子的爱好,都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他们特意为太子殿下留的胡子,太子殿下什么时候能拔他们的胡子啊。
赵旸拔了一会儿宋仁宗的胡子,就有些犯困了。今日起得太早,没有睡好。
宋仁宗忽然发现儿子没有拔他的胡子,心下疑惑,低头一看,发现儿子坐在他的怀里睡着了。
张茂实也注意到太子殿下睡着了,小声地对宋仁宗说道“官家,小人抱太子殿下去休息吧。”
“等一会儿,他刚睡着,你一抱他,他就会醒。”
“是,官家。”
宋仁宗轻轻地动了动右手臂,让儿子更加舒服地躺在他的怀里。
赵旸的头靠在宋仁宗的右手臂上,宋仁宗怕惊醒他,就改用左手拿筷子用膳。但是,他的左手不如右手灵便,夹菜吃饭有些笨拙,好几次都没有夹住菜。即使这样,他都不敢随意乱动,怕弄醒怀中的儿子。
大臣们自然注意到这一幕,纷纷在心里惊叹官家对太子殿下的宠爱。
宋仁宗不方便吃菜,就改喝汤。喝完汤,看儿子睡得非常香甜,不觉一笑。他见儿子彻底睡着了,这才动作轻柔地抱起儿子,递给站在一旁的张茂实。
“坤宁宫有些远,直接抱去福宁宫,让梁寅看着旸旸。”这时,赵旸已经睡着了,宋仁宗担心把他送回坤宁宫,在途中会被冻着。
张茂实伸手小心翼翼地接过太子殿下。等抱好太子殿下,见太子殿下没有被他弄醒,他在心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官家,小人告退。”
“路上注意点。”
“是,官家。”
张茂实抱着赵旸回到福宁宫,叮嘱梁寅好生照顾太子殿下。
赵旸这个午觉睡得比较沉,睡得时间也比较长,睡到下午申时还没有醒,这把宋仁宗吓到了。如果不是大年初一不能请太医,他早就把太医叫来给赵旸把脉。
过年期间请太医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意味着一整年都会生病,所以宋仁宗不敢给赵旸叫太医。
曹皇后会点医术,被宋仁宗叫到福宁宫。曹皇后以为儿子出了事,心惊胆战地来到福宁给儿子把脉,好在儿子好好地,什么问题都没有,不然她……
宋仁宗得知儿子什么问题都没有,只是在睡觉,心里便安心了不少。今天一早接受朝臣们的朝拜,接着又去祭拜列祖列宗和祭天,宋仁宗真的担心儿子会被吓到或者会被累到。
赵旸睡到申时末才醒,醒来没多久又被抱去了集英殿。
中午午宴是国宴,晚宴是家宴。
宋仁宗和后宫的妃嫔们,还和王室宗亲在集英殿用晚膳。
赵旸又被宋仁宗抱在怀里,被他喂角儿吃。角儿就是饺子。
刚吃两口,赵旸就咬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幸好他下嘴没有太用力,不然他小小的牙齿就要被硌掉。
宋仁宗见儿子吃出一枚铜钱,很是高兴。
赵旸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过年的时候,有人会在饺子里包钱。如果有人吃到包钱的饺子,寓意着新的一年会有好运。
接下来,吃角儿的时候,赵旸就小心翼翼多多了,怕再被硌到牙。事实证明,他的小心是对的。吃第二个角儿的时候,又吃到了铜钱。
一连吃五个角儿都吃到了铜钱,这可不是一般的好运气,宋仁宗非常高兴。
宋仁宗在喂赵旸吃角儿的时候,他自己也吃了几个。他跟赵旸吃的是同一盘角儿,但是他并没有吃到一个铜钱。
见太子殿下一连吃到五个铜钱,濮王很有眼力见儿地站起身恭喜太子殿下,夸太子殿下福泽深厚。他还说起上午赵旸祭拜的时候,天空突然放晴一事,说这是祥瑞,是上天对太子殿下的垂爱,日后一定会成为大宋的“太阳”。
这马屁拍到了宋仁宗的心坎里。
其他人也纷纷站起身祝贺赵旸,拍赵旸和宋仁宗的马屁。
赵旸听到濮王说他祭拜的时候,天空突然放晴一事,心下一阵恍然,终于明白那时大臣们看着他的眼神为什么那么火热,原来是把他当做祥瑞了。
虽然有些扯,但是被当做祥瑞不是什么坏事。
大年初一那日,赵旸祭拜天地时,原本阴沉的天空突然放晴一事先是在朝中传开,接着又在民间传开。民间的老百姓都在说太子殿下是祥瑞。
曹老夫人听到这个传言又是欢喜又是担忧,她不知道这个传言到底好不好,就亲自进宫跟曹皇后说了这件事情。
曹皇后早就听说过这个传言,不过那个时候只是在宫中传,没想到这才几日已经传到了宫外。
“娘娘,现在连茶楼说书都在说太子殿下是祥瑞,这……”曹老夫人一脸担忧,“只怕整个汴京城的人都在说太子殿下是祥瑞,这是好是坏啊。”一开始听到天子殿下是祥瑞的传
言,曹老夫人很高兴,但是后来得知汴京城所有茶楼的说书先生都在说太子殿下是祥瑞,她这心里就开始慌了。
曹皇后对曹老夫人安抚地笑了笑“母亲,这是好事,您不用担心。”
“真的没事吗?”曹老夫人还是不放心,“现在这件事情穿得沸沸扬扬,真的没事吗?”
“没事。”曹皇后明白曹老夫人在担心什么,握住她的手,轻轻地拍了拍。“旸旸是太子,是大宋的储君,被看做是祥瑞是一件好事。”
“官家那边?”曹老夫人一直都知道宋仁宗对他们曹家颇为忌惮,她害怕太子殿下是祥瑞这个传言会惹宋仁宗不快。
“官家对此很高兴。”曹皇后继续安慰道,“您忘了,初一那日,濮王说旸旸是祥瑞,还说旸旸福泽深厚,官家听了很开心。”
听到曹皇后这么说,曹老夫人这才想起来,心里登时安心了。
“我就是怕官家听了不高兴。”
“旸旸是官家唯一的儿子,是大宋的储君,官家听了怎么会不高兴。”曹皇后言道,“官家巴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旸旸是祥瑞。”如果赵旸不是宋仁宗唯一的儿子,那么这个传言很有可能会惹宋仁宗不悦。
“那就好,那就好。”曹老夫人长舒一口气,“我这心里放心了。”
“母亲,万事有我,您不用担心。”
曹老夫人紧紧握住女儿的手,微微叹了口气说“官家一直对我们曹家……”说到这里,她没有再说下去,“这些年委屈你了,好在你现在有了太子。”当初女儿被选中入宫做皇后,她是不愿意的。她知道女儿进宫不会幸福,但是她不乐意也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入宫为后。
这十来年,女儿虽贵为皇后,但是一直没有为官家绵延子嗣,有不少对女儿不好的传言。她听了后,非常气愤,同时又非常心疼女儿。不是女儿生不出皇子,而是官家不想让女儿生下皇子。好在女儿现在生下了太子,太子又聪慧伶俐,没有人敢再说女儿的任何不是。
“母亲,我现在很好。”
“你好,我们就好。”曹老夫人就曹皇后一个女儿,从小就极为疼爱。
“母亲,我有一件事情想跟您商议。”
曹老夫人见女儿神色严肃,心头不由地一凛,“什么事情?”
“母亲,不是什么大事,您不用紧张。”曹皇后温和道,“我想等旸旸再大些,让他去曹家学习兵法和武艺。”
曹老夫人被曹皇后这话惊到了“你想让太子殿下去曹家学习兵法和武艺,官家会答应吗?”
“这事,我会跟官家好好商量。”曹皇后想到儿子在兵法上的天赋,轻笑道,“母亲,旸旸不愧是我们曹家的孩子,在兵法上很有天赋。”
“是吗?”
曹皇后详细地跟曹老夫人说了说赵旸在兵法上的天赋,以及他想要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豪情壮志。
曹老夫人听完后,先是一脸震惊,随即一脸惊喜“太子殿下跟你小时候一模一样,你小时候最喜欢听你祖父说带兵打仗的事情,你祖父跟你说兵法,你也是一听就懂。”
“我记得,不过那个时候我六七岁,旸旸比我小时候聪明。”
“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回去跟你叔父说一声,你叔父应该会非常乐意教导太子殿下兵法和武艺,但是……”曹老夫人微微蹙眉,“就怕官家不答应。”曹皇后的父亲在几年前就病逝
了,如今曹家的家主是她的叔父。
“我会说服官家的,您回去跟叔父说一声,让他心里有个准备。”曹皇后说道,“等到旸旸四岁,我就送他去叔父身边学习。”
“好,我回去跟你叔父说。”曹老夫人是巴不得太子殿下在他们曹家学习兵法和武艺。“对了,再过两日就是上元节,我到时候叫人送几盏灯给太子殿下。”
“好。”
曹老夫人很想留下来跟女儿,还有外孙一起用午膳,但是她怕她在宫中待久了,会惹宋仁宗不高兴。跟曹皇后说完事情,她就起身告辞了。
曹皇后让春玉把曹老夫人送到宫门口。
等曹老夫人离开后,苗昭容这才回到坤宁宫,她没有问曹老夫人来找曹皇后是不是有事,而是跟曹皇后说起上元节的事情。
“再过两日就是上元节,福康吵着闹着要出宫,只怕明日就会来求您。”去年的上元节,宋仁宗带着曹皇后和福康公主去宫外观灯。带曹皇后出去,主要是为了让她看好福康公主。“娘娘,今年的上元节,官家应该会带您和太子殿下一起去宫外观灯。”
“不一定,上元节观灯的人太多了,官家会担心旸旸被挤到或者被吓到。”曹皇后见识过上元节的拥挤,“我也不放心。”
“也是。”
此时,福康公主正在跟宋仁宗撒娇,让宋仁宗带她出宫观灯。
赵旸也想出宫。他穿到大宋有一年多了,到现在还没有出过宫。现在有机会能出宫玩,他当然不放过。再说,宋朝的上元节非常热闹好玩,他想去见识下。
他上辈子演过宋仁宗,在那部剧里见识过宋朝上元节的热闹,但是据说剧里的上元节不及历史上一半热闹繁华。
“爹爹,我也要去。”
“你不能去。”
一听这话,赵旸就不乐意了,鼓着脸问道“为什么我不能去?”
“你太小,不能出去。”宋仁宗见儿子不高兴了,温声地哄道,“上元节人多,爹爹担心你会被伤到。”上元节的时候,整个汴京城挤得水泄不通。每年上元节,都会有人受伤。
“爹爹你不是抱着我吗?”赵旸说道,“你抱着我,我就不会被伤到啊。”
“就算爹爹抱着你也有可能会被挤到。”宋仁宗看向福康公主说道,“今年上元节,你乖乖地在宫里过。”
福康公主不满叫道“爹爹!”
“叫也没用,今年上元节,我们就在宫里赏灯。”宋仁宗担心带福康公主去宫外赏灯,不带赵旸去,赵旸一定会跟他闹,索性两个都不带,就在宫里赏灯。
“爹爹……”福康公主还想求,结果宋仁宗一个严厉的眼神扫过来,她吓得不敢再说了。
赵旸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转,立马有了主意,决定待会回坤宁宫,求嬢嬢带他们出宫观灯。
福康公主也想到曹皇后,对赵旸使了使眼神。
赵旸会意,对她轻点了下头。
宋仁宗见福康公主和赵旸他们俩在挤眉弄眼,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你们去求皇后也没用,朕不同意,皇后也不能带你们出宫。”
“爹爹,您不带我们出宫玩,还不允许嬢嬢带我们出去玩啊。”福康公主气呼呼地说道,“您太坏了。”
赵旸非常赞同地点头“爹爹坏。”
宋仁宗气笑了“不允许你们出去玩,爹爹就是坏人?”
“就是坏人。”福康公主想了想说,“爹爹,旸旸还没有出过宫,您应该带旸旸出
宫。”
“我要出宫玩。”赵旸走到宋仁宗的身边,双手抱着他的腿,仰着小脸对宋仁宗撒娇道,“爹爹,你带我出宫看灯会,我还没有看过。”
宋仁宗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哄道“等你长大了,爹爹就带你出宫玩,但是现在不行。”
“我已经长大了,爹爹你就带我出宫玩。”
“不行。”
宋仁宗刚把话说完,就见儿子瘪起嘴,一副要哭的表情,吓得他赶紧说道“爹爹考虑下。”
赵旸立马收起要哭的表情,欣喜地问道“真的?”
“真的。”宋仁宗怕被儿子和女儿一直揪着这件事情不放,连忙对张茂实说道,“送太子和公主回坤宁宫。”
“是,官家。”
“爹爹还有劄子要批,你们先回坤宁宫,中午爹爹去找你们。”虽然朝廷还没有上朝,但是这段时间还是不少劄子送到宫里来。
“爹爹,那我们不打扰您了。”
见福康公主和赵旸终于走了,宋仁宗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旸旸,我们待会再求求嬢嬢吧。”
赵旸点点头说“好。”刚才被他爹爹忽悠了。爹爹说考虑,并没有说答应他。看来,爹爹并不打算带他们出宫看灯会。
一回到坤宁宫,福康公主就跑到曹皇后的身边,挽着她的手撒娇“嬢嬢。”
曹皇后伸手拍了下福康公主的头,好笑地说“想求我带你出宫看灯会?”
“嬢嬢英明。”福康公主拍了拍曹皇后的马屁,“嬢嬢真聪明。”
苗昭容笑骂女儿道“你这点小心思,我都能看出来,更何况娘娘。”
福康公主对苗昭容吐了吐舌头“姐姐,你又不同意我出宫看灯会。”
“去年上元节,你差点出事,你忘记了?”苗昭容不太喜欢人多的地方,她小时候在上元节差点走失。从那以后,她就不喜欢去街上看灯会。“宫里的灯不好看吗?”
“宫里没有宫外热闹好玩,再说旸旸还没有出宫看过灯会。”
“你不要拿太子殿下说事。”苗昭容板着脸说道,“就算嬢嬢同意你去,我也不同意你去。”
“嬢嬢……”
“我今年不想出宫看灯会。”
福康公主见她求没用,就求救地看向赵旸。
赵旸刚准备开口,就被曹皇后打断“旸旸,你太小,不能出宫看灯会。”
不管赵旸和福康公主怎么央求曹皇后和宋仁宗,他们就是不答应带他们出宫去观灯。没办法,赵旸只能哭了。
一开始,宋仁宗和曹皇后见儿子哭了,并没有心软答应,但是后来见儿子越哭越凶,哭得嗓子都哑了,他们最后还是心软同意了。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赵旸深知这一点,所以利用这一点来谋取他想要的东西。再说,他年纪小,有权利哭闹。
福康公主以为赵旸哭闹也不会让宋仁宗和曹皇后他们同意,没想到最后还是成功了,这让她非常诧异。她以前想要什么东西,姐姐和爹爹不同意,她也哭,但是爹爹说她两句,她就不敢再哭了。可是,旸旸被爹爹和嬢嬢说,不仅继续哭,还越哭越厉害。
赵旸告诉福康公主,她就是太听话了,让她不哭就不哭,她应该越哭越厉害。
福康公主听了后,受教地点了点头,决定以后她也要哭得厉害。
得到了宋仁宗和曹皇后的答应,赵旸和福康公主就盼着
上元节的到来。
在他们的期盼中,上元节终于到了。
上元节这天,宫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每一个都非常精致好看。等到晚上点着的时候,会更加漂亮夺目。
虽然宫里的灯笼精致好看,但是完全吸引不了福康公主和赵旸的目光。他们两个从早上醒来,就在盼着晚上早点到来。虽然他们很焦急,但是晚上不会因为他们心急就早点到来。在晚上到来之前,他们还得乖乖去参加上元节的午宴。
上元节是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王室宗亲们会进宫拜见宋仁宗和曹皇后,祝贺上元节。大臣们不用进宫祝贺,毕竟上元节的午宴是家宴。
午宴结束后,赵旸和福康公主就安耐不住,催着宋仁宗和曹皇后他们出宫。曹皇后他们被催得没办法,只好提前带他们出宫。
出宫前,他们还特意装扮了一番,扮作普通富贵人家。
出了宫,宫门口停放着一辆牛车。
赵旸看到牛车时,一脸吃惊。
牛车?!
不是马车?!
曹皇后见儿子惊愕地盯着牛看,想起来儿子是第一次见到牛,就认真地跟他介绍了起来。
赵旸惊愣了一会儿后,这才想起来宋朝的马非常紧缺。马基本上被用来做战马,人们出行的话,主要还是靠牛车。
宋仁宗把赵旸抱在怀里,接着曹皇后刚才的话,继续跟他说有关牛的事情。
在教育赵旸这方面,宋仁宗和曹皇后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两人每次都会十分认真地教导赵旸,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或者是一个很小的东西,只要赵旸没见过,或者不知道,他们都会非常耐心地告诉儿子。就像这头拉着他们的牛,他们会详细地把牛的特征和作用告诉赵旸。
坐在曹皇后身边的福康公主,虽然知道牛是什么,但是还是听得非常认真。听完后,她感叹原来牛这么有用。
赵旸坐在宋仁宗的怀里,双手扒在牛车的车窗上,探出半个脑袋,双眼好奇地盯着车窗外看。
他们现在还没有到闹市,还在皇城附近。这附近非常安静整洁,没有半点热闹。
宋仁宗见儿子盯着窗外看,就陪着儿子一起看,看到什么就告诉儿子这是什么。
过了一会儿,赵旸他们乘坐的牛车终于抵达了闹市。
街道两旁,还有上空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街道两旁,还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子,有卖吃的、有卖玩的、有卖胭脂水粉的、有卖字画的。琳琅满目,看得赵旸目不暇接。
虽然还没有到晚上,但是已有不少人走在街道上,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结伴地逛街。
看到闹市这番繁华的景象,赵旸在这一刻感受到北宋的繁荣。
福康公主不知道什么时候挤了过来,指着窗外卖糖人的对赵旸说道“旸旸,你还没有吃过糖人,我跟你说糖人很好吃,非常甜。”说完,她抬头看向宋仁宗,“爹爹,旸旸还没有吃过糖人,待会您给他买吧。”
宋仁宗哪里不知道女儿在打什么主意,“我看是你想吃吧。”
“我……”福康公主讨好地对宋仁宗笑了笑,“我当然想吃,爹爹您就给我和旸旸买糖人吧。”

好,给你们买。”
“谢谢爹爹。”福康公主又想到了什么,对赵旸说道,“旸旸,我告诉你还有很多好吃的,比如说酥油泡螺,可好吃了。”说完,她又想到了什么,赶紧说道,“还有滴酥。”
曹皇后听了,好笑道“福康,宫里也有酥油泡螺和滴酥,你平时也有吃啊。”
“嬢嬢,不一样的。”福康公主一脸认真地说道,“宫里做的酥油泡螺和滴酥,跟宫外做的不一样。”
“你觉得宫里没有宫外做的好吃?”
“爹爹,宫里做的好吃,宫外做的也好吃,但是它们的味道不一样。”对福康公主来说,吃惯了宫里做的东西,宫里的东西做的再好吃也没有宫外做的东西香。“爹爹,您待会一定要让旸旸尝尝宫外做的酥油泡螺和滴酥。”
宋仁宗抬手轻轻地敲了下福康公主的脑袋,“没想到爹爹的福康是个小馋猫。”
“爹爹,我就是小馋猫。”
“你这个小馋猫不要教坏旸旸。”宋仁宗对怀中的儿子说道,“旸旸,千万不要学你姐姐好吃。”
赵旸笑话福康公主道“姐姐,你好吃。”
“爹爹,您怎么能这么说我啊。”福康公主气得两颊鼓鼓的,“我才不好吃。”
见女儿不高兴了,宋仁宗忙哄道“好好好,爹爹的福康不好吃。”
赵旸点点头,赞成地说道“姐姐不好吃。”
“我本来就不好吃。”福康公主满脸笑容地说道。
“姐姐,既然你不好吃,那待会就让爹爹给我买糖人吃,给我买酥油泡螺和滴酥吃,就不要给你买了。”
福康公主的笑容僵在脸上,随后不服气地说道“为什么不给我买?”
“因为姐姐你不好吃啊。”赵旸一脸无辜地说道,“你自己说的啊,那你就不要吃了。吃了,就说明你好吃。”
“我……”福康公主被赵旸说噎住了,她想要反驳,但是一时间找不到话来反驳。
见儿子把女儿欺负地哑口无言,宋仁宗伸手轻轻地捏了捏儿子的小鼻子“小坏蛋。”
赵旸伸手拔了下宋仁宗的胡子,“老坏蛋。”
突然被用力地拔掉一根胡子,疼得宋仁宗倒抽一口冷气。他伸手轻拍了下儿子的小屁股“小坏蛋,怎么这么用力啊。”
被打屁股的赵旸,气汹汹地又拔了宋仁宗几根胡子。
宋仁宗故作疼得厉害,也故意露出痛苦的神色,结果惹得赵旸非常开心,然后更加用力地拔他胡子。
福康公主看着都觉得疼,明明爹爹也觉得疼,但是还是让旸旸拔他的胡子。
“官家,到了。”张茂实停下牛车,站在牛车旁。
宋仁宗抱着赵旸先下了牛车,随后曹皇后牵着福康公主下了牛车。
赵旸发现他们一家酒楼门口停了下来,这家酒楼华丽堂皇,十分气派。等他看到酒楼的牌匾上写着“樊楼”两个字,惊得瞪圆了双眼。
樊楼?!
大宋鼎鼎有名的樊楼?!
没想到他们直接来到了樊楼。
上辈子,他拍的宋仁宗那部剧里也有樊楼,但是跟眼前的樊楼相比,真的差太远了。
走进樊楼,赵旸再次被樊楼的华丽震撼到,在心里感叹樊楼不愧是大宋第一酒楼。
此时才下午未时,但是樊楼的一楼大厅里坐满了人。
当赵旸他们出现在一楼大厅里时,所有人都好奇地看向她们。见他们虽然穿着看起来很普通的衣裳,但是他们一身贵气,猜想应该是贵人。
当他们看到宋仁宗怀里的赵旸时,都惊叹赵旸长得好看。
在伙计的带领下,宋仁宗他们来到三楼一个雅间里。
宋仁宗看向福康公主,“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吧。”
福康公主听到这话,面上一喜“爹爹,那我就点了啊。”
“点吧。”
福康公主不是第一次来樊楼,知道樊楼里什么东西最好吃。不需要宋仁宗他们帮忙点菜,她自己就能点菜。她一连点了好几个樊楼的招牌点心。
很快,福康公主点的点心就端了过来,有她之前念叨的酥油泡螺和滴酥。
赵旸被宋仁宗抱在怀里,被他爹爹喂吃点心。果然如福康公主说的那样,宫外做的点心跟宫里做的味道不一样。
吃完点心,喝完茶,福康公主就吵着下楼玩。
宋仁宗无奈,只好听她的,带她下楼玩。
此时,街道上的人虽然多,但是还没有达到人挤人的地步。不过,等到晚上,街道上的人就会挨肩叠背。
宋仁宗抱着赵旸,曹皇后牵着福康公主逛街。
走了一会儿,见前面不远处在猜灯谜,宋仁宗抱着赵旸走了过去。
猜灯谜的摊子前挤满了人,宋仁宗他们没有挤进去,而是站在人群外围观看。
赵旸见前面有个小孩子坐在他爹爹的肩头上,就对宋仁宗说道“爹爹,我要坐你肩上。”
“好。”宋仁宗举起儿子,让儿子坐在他的肩头上。
赵旸双手抱着宋仁宗的头,一双小短腿垂落在宋仁宗的脖颈两边,伸着脖子往前看。
前面坐在他爹爹的小孩子忽然回头看了看,看到他身后有一个长相漂亮的小弟弟,小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赵旸见前面的小孩子一直盯着他看,他以为自己的脸上沾到了什么东西,伸手摸了摸,并没有摸到东西。
前面的小孩直直地盯着赵旸看,看得赵旸莫名其妙。
“你看什么?”
“你长得真好看。”这个小弟弟长得真好看,是他见过长得最好看的弟弟。“我叫王雱,你叫什么?”
王雱?
不会是他想的那个王雱吧。
他不会是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吧?
请浏览 八六中文网(86) 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