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唐末藩镇,但是在西欧 > 第四百六十三章 毒烟球
自秋天以来,原先平静的波罗的海及其沿岸,便喧嚣起来。
尽管要连带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诺斯领主们一起收拾,但冯森一开始只宣布了对丹麦的战争。
陆路出动的兵力总共有一万两千人,其中有一半都是来自斯拉夫部落、不列颠乃至意大利和法兰克的雇佣兵,剩下的那一半中,大部分则是伺机而来的义从以及几百旗人精锐。
海路则出动了十二条大燕桨帆战船,八十艘大燕龙首快船,以及各个海商和偏大燕一方的诺斯领主提供的龙首快船。
海陆大军分为两路,一路从吕贝克出发,走陆路攻打日德兰半岛,剩下的则走海路,封锁航道并劫掠丹麦的那几个岛屿。
而这一战中,冯森还投入了不少新式武器,既有重弩又有火药,并且他还把一部分军中小吏以及校官调去负责指挥这场战役。
对于冯森来说,这不仅仅是铲除后患,同样是一个练兵场和试验场,而他要试验的正是汉旗军官与新式军器。
在冯森的指示下,那群来自中原的道士和来自拜占庭/阿拔斯的炼金术士,已经成功联手弄出了火药。
只可惜,他们研制出来的是原始火药,威力并不大。
制造先前的那种二踢脚火箭或者毒烟球还可以,制作枪炮就难了。
本来冯森还想着哪怕弄不出来火枪,用青铜造个霰弹炮总可以吧,但这种火药的燃烧速度和威力实在太小,理论上的提纯方法居然不太管用。 记住网址m.xswang.com
难不成是一硝二硫三木炭的配比出问题了?冯森百思不得其解,他并不是学化工方面的,这些知识只有初高中水平,哪里懂得其中的弯弯绕绕。
事已至此,便只能先拿来做这种火箭和毒烟球了。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两样武器居然在秋季的作战中大放异彩,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首先是海路中的木龙火箭,这种一人合抱粗的木筒,真正起到效果的,并不是在步厄那样的大船上,而是在龙首快船这样的小船上。
起到的作用,是接舷战时,用这种火箭先打乱对方的阵型,维京海盗们遇到这种能喷火的箭的时候,由于第一次见到,大多数会惊骇莫名。
这就给了大燕水手们机会,能够趁机发动突击。
这种火箭还能有效摧毁敌方或者己方的船帆,导致陷入“不是你背水一战,就是我背水一战”的局面,大大提高了战斗的血腥程度。
但说到底,木龙火箭只是辅助作用,最大的杀伤还是肉搏和弩箭。
至于陆路中的毒烟球,就比较威风了。
这种毒烟球用藤蔓和胶泥黏合而成,内部除了火药,还有沥青、砒霜、少量白磷、松焦油等。
在攻打丹人时,这些丹人由于先前吃了弓箭的亏,一个个哪怕再累都制作了更加厚重的盾牌,有些甚至蒙上了牛皮。
这个时候,野外作战,遇到排成整齐紧密队列前进的丹人武士时,大燕旗人弩手和弓箭手们的齐射效果会降低很多。
每当遇到这种时候,大燕一方就会推出一种小型的三梢砲,由于毒烟球轻,射程更远,能达到一百步左右。
点燃毒烟球,放入三梢砲,发射出去,在砲手们精准的把控下,不是落在了丹人们的前方就是正好落在军阵中间。
厚盾能抵挡飞羽,难不成还能抵挡无孔不入的毒烟吗?
在毒烟的侵蚀下,哪怕是最健壮的丹人武士,都忍不住口鼻出血,跪倒在地。
这个时候,弩手和弓箭手们便能把写意的箭雨,迎着夕阳与晚风射入方寸大乱的丹人军阵中。
这种场景发生过太多次,让刘敬义都忍不住打起哈欠来。
在枯黄的草地之上,天空中惨淡的阴云与地面滚滚的毒烟相得益彰。
十枚毒烟球在三梢砲的轰然抬起中,在天空中留下了一道黑烟组成的轨迹,在丹人惊恐的大叫声中,落入了军阵中。
可怜这些丹人刚刚走出了第一轮投掷的毒烟球范围,一部分甚至还在一边咳血一边前进,迎头而来又是一轮毒烟球。
“我好像看到了女武神的身影……”
“这群卑鄙的人!他们是邪恶的冰巨人的后裔!”
“咳咳咳……”
乱七八糟的诺斯语谩骂声与咳嗽声,将毒烟震得一颤一颤的,毒烟球燃烧的时间并不长,可能就五六分钟,但这五六分钟散发的毒烟,就足以让一群丹人武士倒下。
偏偏这群可恶而卑鄙的人,一边在投掷毒烟球,一边还在射出弩箭。
被毒烟熏得身疲力乏的丹人武士,在忍受毒烟的同时,还得举盾防御,可毒烟往往又容易遮盖视线。
对于一部分普通的丹人来说,他们能看见的,只有一片夹杂着火焰的毒云飘来,毒云中下起了闪着寒光的箭雨。
“刘校尉,还要继续投吗?”一名义从队正小心翼翼地走到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刘敬义身边。
刘敬义眯起眼睛,又看看了旁边沙沙晃动的树叶:“不要投了,太近了,而且,风向也变了。”
刘敬义一拉马绳,迅速来到了义从军们的前列,开始准备指挥冲锋。
在投出毒烟球后,丹人的队列如往常一般发生了分裂,一部分丹人武士被激怒试图继续冲锋,另一部分丹人武士则开始胆怯试图返回营地休整再战。
致命的点在于,愤怒的丹人武士和胆怯的丹人武士是随机分布在军阵中的。
这就代表着,当第一排有胆怯的丹人武士试图返回时,最后一排却有愤怒的丹人武士正在试图进攻。
原先还算齐整的猪鼻军阵,此刻如同拧麻花一般拧在了一起。
期间还有战团首领在试图重整队伍,他们是没有多少机会了。
“万胜!”
嘹亮的冲锋号已经在大燕的阵列后响起。
飞斧旋转,标枪鱼跃。
义从们已然在飞斧、标枪中冲了上来,而雇佣兵们不甘示弱,争先恐后地朝着敌方的营地或村镇冲锋而去。
在毒烟和箭雨的双重洗礼下,指挥官再怎么高吼“瓦尔哈拉”的名号,依旧没有多少人听从他的命令。
面临着不断逼近的大燕义从与雇佣军,这些战团首领们,只能在绝望中对义从们发动了决死冲锋,并毫不意外地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他的眼窝中深深嵌入了一支弩箭。
等雇佣兵们剿灭了村镇中的有生力量后,刘敬义敲了敲马鞍,便在义从与旗人们的簇拥中,向那个丹人村社走去。
向来被汉人鄙夷的旗人,终于有了机会去鄙夷和管理四处抢劫的义从与雇佣军。
“不得放火,不得杀人,不得与友军私斗,违者斩!”骑在马上,刘敬义大义凛然地用诺斯语喊出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