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唐末藩镇,但是在西欧 > 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酷的包衣制度
当教宗与韩汉斯到达美因茨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的中午。
夏日的烈阳让空气都有些扭曲,唯有河边散发的水汽驱逐了这些燥热之气。
教宗之前没有去过美因茨,但他见过不少主教座堂,在他的印象中,主教座堂大多是庄严肃穆的,但现在,美因茨教堂门前却让他开了眼。
这哪是庄严肃穆的教堂广场,简直成了一条集市,原先的城墙倒塌了大半,只是潦草用土木重建了栅栏。
原先教堂前的清净的广场已经布满了人影。
来来往往的行人背着灰蓝行囊,道路边都是扎着帐篷摆着地摊的小商贩,各色的彩旗飘飘,他们贩卖布匹、面点、烤肉与牲畜,高声吆喝。
一个盖尔吟游诗人站在木桶上,大声地吟唱史诗,在音乐之中,几个小丑正在表演滑稽戏,甚至还有两个阿瓦尔人在角抵,他们的身边,围着一群大声吼叫下注的人。
几个黑衣的小吏弓手手持大棒和木叉,趾高气扬地巡视这市场,时不时还有小贩递上几根香肠和奶酪。
在嘈杂的人声和音乐声中,只有一丝隐隐约约的唱诗声从教堂内升起,此刻,非要高高抬起头,才能看到远方美因茨主教座堂的黑色尖顶。
“这,这……”望着美因茨教堂门口高高竖起的燕字大旗,以及教堂周围守卫的武僧,教宗利奥三世有些说不出话来。
“欢迎来到美因茨,尊敬的罗马主教冕下。”还没等利奥三世说出个什么来,真慧便已经迎面走了上来。 记住网址m.xswang.com
“能见到你非常高兴,我的朋友和兄弟,开尔文主教。”
虽然知道这脑门上点结疤的老秃驴是异端,可利奥三世只能打落门牙肚里吞,挤出了一个笑容。
“希望这里的景象没有惊扰到你。”真慧笑呵呵地,用熟练的拉丁语打着招呼,“作为天父的圣地,我们理应庇护穷人,哪怕他们是小商贩,但依旧是神的子民。”
“我们理当庇护穷人,可是这些人曾经应该有自己的土地吧,这些土地去哪儿了呢?”利奥三世早已察觉,这些小商贩很有可能是原先的农民转职的。
真慧以一种利奥三世完全没想到的无耻说道:“都在旗人们的手中,他们除了种田还会别的,所以到了这里。”
“什么意思?”
真慧拿起拂尘,帮利奥三世扫了扫身上的灰尘:“这里太过嘈杂,不如我们去城外的修道院吧,那里靠近千户所,更安全更安静。”
“不能进入主教座堂内部吗?”
“主教座堂被乱兵抢掠,一些义从不仅放火焚烧,还乱涂乱画乱拉屎拉尿,我怕进去以后你被气晕。”
“没有重建吗?”
“一些教士和僧侣自发地进行了重建,但由于前线紧张,只有民间捐款和资助,况且,教堂里容纳了不少未安置的义从和旗人,乌烟瘴气的。”
于是,才进入美因茨的利奥三世,才歇息不到一刻钟,又跟着真慧出了城,向着更北方的千户所走去。
很快,他们的眼前便见到了大片的农田,这里原先应该是某位贵族或骑士的庄园,不少农民正在庄园中劳作。
但不同的是,获释奴隶这回是真的获释了,他们的身份将被登记为自由民,而他们现在所耕的地则将变成他自己的地,不再需要去领主公地上劳作了。
“你知道吗?其实大约在千年前,中原这是这样的耕作形式。”指着面前大片的农田,真慧轻声解释道,“我们称之为井田制,就是将田划分为九块,民八公一,也是领民不仅仅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还得去领主的土地上劳作。
那时,中原也有一个类似于查理的角色,叫做周天子,不过在东迁之前,周天子的权柄可比查理大多了。”
“后来呢?”
“后来,由于每亩土地的产出更多了,土地的肥沃程度两极分化,领主们偷开私田,所以中原的国王为了征税,改成了按亩收税,开放了土地买卖,然后井田制就瓦解了。”真慧看着眼前的这些农田,“在大燕,土地买卖是允许的,但普通一户人家最多持有100亩,所以很多人家都会挂靠或联姻有爵位的军功地主,虽然三十税一,但对于不少底层人来说,依旧是两成税乃至三成税。”
“不造反吗?”
“造啊,你当这些旗丁是吃干饭的吗?要知道,军府土地可是不允许贩卖的。”
随着真慧手杖的指示,利奥三世朝前方看去,却是七八个旗丁正在两个老旗丁的教导下进行训练。
在校场旁,两个农妇搅和着一口巨大的锅,锅中是一坨厚实的糊糊,其中加了奶酪、黄油、鹰嘴豆、鸡蛋、小麦、香肠和野菜,除了没香料,颇有点印度食物的感觉。
但这样高热量的食物,却让正在训练的新旗丁口水流了一胸口。
相比那些正常人体型的老旗丁,这些新旗丁干干瘦瘦,没几两肉,少有壮实的,有些甚至连长矛都拿不起来。
“这就是打败了骑士们的旗军?”利奥三世不敢置信地问道。
“让您见笑了。”真慧丝毫没觉得丢脸,“这是新建的千户所,这些旗丁大约第二年才能投入战斗,三五年才会成为真正能打的老丁。”
“看上去也没什么稀奇的……”
“那是您没见到他们背后的东西。”真慧淡淡地回复。
由于先前的缺漏,冯森重整了莱茵河这片区域的八旗体系。
一个新的百户所庄园大概4平方公里,田地约有2000亩,十户旗人每人60亩自给田,剩下的1400亩要分给八十户包衣,包衣平均每户17.5亩。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根据冯森派出的绣衣武士调查,大部分的情况都是旗人10户占600亩,上包衣10户占300亩,剩下70户普通包衣占1100亩,普通包衣平均每户只有15亩。
这样的一个百户所人数大约在400口。
但并不是他们并不是所有人口都居住在一起,因为田地是分散的,所以基本上都是分为两三个小庄子。
但只有旗人会占领最好最集中的土地,并住在土围子里。
百户所有土围子,千户所的所在地,就是一个土木结构的坞堡,负责防卫之用。
这些百户所的田地都是熟地大多是原先的庄园,用上犁耙、肥料和沟垄耕种法,之前的亩产60斤可以提升到亩产80斤左右。
这样,一户包衣年收入大约1200斤粮食,勉强够3口人的口粮,但也就够个口粮了。
而旗人们一年的收成大约在4800斤粮食,最为富裕,不过他们还是会将一部分交给千户所的公廨库,代为运营。
如今千户所的公廨库基本都是与少府合作,少府就是半公半私的部门,公廨少府的合办商号名义上是私产,但到底还是有冯森的背影。
在一个百户所中,普通包衣们不仅要种自己的地,还要帮着种旗人的地,甚至还要帮上包衣种地和处理农事。
他们真正的经济来源只有除了农田以外的土地收入,例如兽栏中的绵羊可以剪羊毛换钱,养猪用猪肉换钱,伐木拿木材换钱等等。
能够享受到千户所公廨收入的,只有旗人老爷们。
但这些包衣也有上升的空间,因为不管上包衣还是包衣都是属于奴隶,上了战场死亡率很大,但却没有抚恤,非常残酷。
死了的上包衣位置,基本就是从普通包衣里随便找人凑,然后让凑出来的人,在上包衣家属与普通包衣家属间互换耕田。
说不定下一次出征,自己就成旗丁了呢?
要知道,出征归来的上包衣不成尸骨就是成了旗丁,最次还有满载的战利品,少有一无所获的。
听真慧解释了一通八旗的制度,利奥三世皱着眉问道:“我听说这些旗人不准聆听主的光辉?不允许随意离开驻守地?”
真慧无奈地摇摇头:“从前是这样,不过随着咱大燕的领地扩大,一些新建立的八旗在这方面的禁锢就小一些,但在明面上,这些依旧是不允许的。
而且我们也怕假如开放了,费利克斯派会席卷这些八旗。”
“为什么?”
“你恐怕不知道,费利克斯翻译了拜日经,而且费利克斯派那套比咱们更简单易懂,现在易北河北方基本都被费利克斯派攻陷了,我需要你的帮助把他们挡在易北河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