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满唐春 > 295 上元佳节-至-297 吐蕃犯境
满唐春_295 上元佳节_全本全文免费阅读   好不容易把喝醉的长孙冲送走,刘远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个家伙,没醉之前风文质彬彬,一壶酒下肚,整个人就开始放荡起来,变得不羁,和那些醉猫没什么区别,哪里有半分世家子弟的风度?说真的,看到长孙冲那醉后的丑态,刘远有几次差点都忍不住要笑出来了。
不过他的未婚妻李丽质在这里,刚才又帮了刘远,把一场“狂风暴雨”消散无踪,这个脸面,说什么也要给的,只是暗中替李丽质感到有点不值罢了,一个好白菜,给猪拱了。
对了,长孙冲临走时,还神神秘秘地什么以后就要并肩作战什么的,难道这个家伙有什么小道消息,知道自己要升官,和长孙冲作同僚?晕啊,都忘记问那家伙是什么官职了,只知道他的身份是什么少卿,但具体做什么的,并不清楚。
嗯,自己对官场的事,实在是有点糊涂,看来得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才行,现在才是六品的小官,仕途漫漫,想要出人头地,要走的路还远着呢!
“刘远,刘远,干什么?”杜三娘看刘远隐入了沉思,用那纤纤玉手在刘远的眼前扬了二下都没反应,不由大声叫道。
“啊,三娘,你唤我何事?”刘远这才醒悟过来,好奇地问道。
杜三娘有点郁闷地看着刘远,一脸调谑地说:“我的刘大校尉,想什么这么入迷,不会是。又想着祸害哪个良家女子吧?”
“倒,我像哪样的人吗?”
“不像。”
嗯。看来杜三娘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知道自己的人品,可是杜三娘下一句话就把刘远给打败了。 一秒记住https://m.xswang.com
“你是这样的人,不用像。”杜三娘一脸正经地说。
刘远一脸“痛心”地说:“难道,刘某在你眼里就是这样的人吗?”
“哼,还好说呢,你不像?你看看,家里的美女还少啊”杜三娘郁闷地说:“我可告诉你。别看着那公主对你祟拜有加,你就有别的心思,不许你再有别的心思。”
经杜三娘一提,刘远这才发现,好像家中的美女的确不少了,小娘、杜三娘、崔梦瑶、黛绮丝四个了,细算的话。加上杜三娘的贴身侍女小蝶、崔梦瑶的贴身美女春儿,加起来都六个了。
寒一个,好像自己太失败了,一个都还没有推倒呢。
“你想多了,长乐公主己经许配给长孙冲,哪里有我的份。再说我看得上人家,人家能看得上我这个六品芝麻小官?”刘远苦笑道。
“所以让你别作梦。”
刘远无奈地解释道:“只是想一些事情,不是想人家公主,好三娘,你就少捕风捉影了。”
小娘在一旁掩嘴一笑:“师兄。不怕,小娘支持你。往家里多找美女,替你开枝散叶。”
“小娘,你就别添乱了”杜三娘一听急了:“你这小妮子,刘远那家伙给什么你吃了,这样死心塌地的,唉,我服了”
刘远和小娘相视一眼,微微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有了长孙冲的保证,长孙胜文果然不敢再找麻烦,有时为了避开刘开,带队巡逻的时候还绕开刘远开设的金玉世家,看到这情形,刘远心中暗暗松了一口。
马上就要过年了,这也刘远来到大唐的头一个春节,再加上前半年也累得够呛,于是刻意减少工作量,每天练完手后,就会携着小娘、杜三娘、黛绮丝一干女眷,每天不是弄美食就是打牌消磨时间,要不携上银子,乘着马车,在长安街道上信马而行,在东西两市大肆采购,日子倒也进得悠闲自在。
过年时,刘远以准女婿的身份,给崔府送去了二件珍玩、几件首饰,然后还有瓜脯什么的,作为贺年礼,也不用太破费,像老太太和崔梦瑶,崔敬以刘远的名义,把原来属于刘远的千年人参还有雪参养颜丸分别送给了老太太和崔梦瑶,礼己经送过了,也就不用太破费,至于崔敬那老小子,刘远干脆就是无视。
老是欺负自己,凭啥还要给他送礼。
把礼物送了出去,崔府很快也回了礼,多是一些绸缎、衣饰等物,此外还有一些珍贵的食材和时令果蔬,金银玉器一件也没,也不知是不是知道刘远赚了那么多,不需要这些一样,最刘远无言地是,自己故意不给崔敬送礼,那老小子在竟然在随礼的那个压岁红包只给刘远包了一文钱。
一文钱,至于吗?堂堂工部尚书,就是包给路边的乞丐也不止吧,刘远简直就是对他无言了。
貌似,相互斗气,己经成了翁婿交流的一个新方式。
除了崔府的回礼,李二难得大方,派人送了宫绸十匹,玉壁一双以示奖赏,就是前几天才相识的长孙冲,也派下人送来鹿肉三十斤、羊三只,各式糖果糕点一担,面子给得是很足,刘远也不敢怠慢,当场就让人回了一份厚礼,算是礼尚往来,不过有一份特别的贺礼刘远没法回了,是扬州刺史崔雄专程派人送来的一份厚礼,文房四房一套,都是上品,价值不菲。
刘远暗生惭愧,老实说,崔刺史虽说抱有别的目的,不过对自己诚意不错,自己在长安算是混个风山水起,那些故人反而在无意中疏远了,刘远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自己这样做,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多个朋友多条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
不过现在己经是过年,就是驿站也在半休息状态,除非紧急的公务或战报,就是现在给崔刺史回礼也来不及了。
只能是过了年,再慢慢补偿这笔人情债了。
年三十。崔府全家应邀到宫内吃团年饭,举府兴腾。就连崔府的一众下人也感到非常荣幸,可惜刘远只是准女婿,没在受邀之列,不过刘远教会了几个女的玩自制的麻雀,玩个不亦乐乎,差点连年夜饭都给耽误了。
年初一,陪一众女眷到寺里烧香许愿。
年初二,西市举行活动。有戏曲有杂耍,热闹非凡。
年初三,全国式的彩票在朱雀大街举行现场抽奖,户部侍郎亲自抽奖,围观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至少也有过万人参看了现扬的抽奖。最戏剧性的是,长安有个小妇人中了二等奖,当场兑现了三百两白银,据说当场很多人的眼睛都红了,转头就到武候铺购买,以求讨个头彩。
年初四。刘远到崔府拜年,转了一圈,收到打赏若干。
年初五,长安下起鹅毛大雪,出不了门。刘远携着一众女眷在后院,一边烧烤一边玩叶子牌。
年初六
年十五。正是春节后第一个大节,上元节,李二下旨全国放假三天,与民同乐。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华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在上元节这天,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年轻的男女,也会趁着这个佳节,盛妆打扮,看灯又猜谜,赏月又赏人,有不
少男女就在上元节邂逅,最后喜结连理,传下一段又一段的佳话,上元节,堪称古代的情人节,就是平时管理得极严的京城长安,在上元节的三天,暂时取消宵禁,城门、坊门大开,就是长安城内的所有商铺,也允许其通宵经营。
介时到处张灯结彩,白天热闹非凡,晚上灯火通明,人们通宵达旦地游玩,就是李二,也会坐在城墙之上,与民同乐,共享人间的繁华盛世。
刘远也很期待这一天,因为在年初四到崔府拜年时,己和崔梦瑶约好,届时会很“巧”地在街中相遇,然后一同在长安游玩,赏花灯,赏明月。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天色刚刚暗下来,一轮皎洁的明月己经迫不及待升到半空,正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刘远带小娘、杜三娘、黛绮丝还有春儿、小蝶等一众人,在朱雀大街汇合,然后兴致勃勃地欣赏各式各位的花灯。
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锂鱼灯、莲花灯等等,这些都是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工艺品,在劳动人民的一双巧手之下,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在朱雀大街上,挂满了漂亮的灯笼,款款不同,样样新鲜,车如流水马如龙,行人接踵摩肩,有一家大小齐赏花灯,有呼奴喝婢的贵家公子,有圆扇掩脸的名门千金,风流倜傥的士子、风姿绰约的小姐、骑着高头大马的少爷等等,一个个笑容满面,就连平日一脸凶狠的武候,一个个也变得平易近人,满脸堆笑,刘远都看到眼花缭乱,大呼过瘾,这些繁华的景象,就是后世也难以复杂制。
“真漂亮,我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花灯,真是太热闹了。”小娘的眼中,出现了迷醉的神色。
“是啊,长安可比扬州热闹多了。”杜三娘感叹道。
黛丽丝眼里泛起一丝祟拜:“真是镶在东方的一颗明珠,这良辰美景,还以为在神话中才有,没料到,神话中的美景,在这里出现。”
就连崔梦瑶也笑着说:“这是我第三次在长安过上完节,上二次长安还没这么般繁华,真漂亮,要是天天都是这样日子,那该多美好啊。”
众人闻言,也是一脸的向往。
ps:打雷停电,更晚了,请原谅!满唐春_296 贻笑大方_全本全文免费阅读   “小姐,那里有猜灯谜的,猜中送花灯呢。”春儿指着不远处的一个灯笼摊,高兴地说。
为了与民同乐,官方会搞一些活动,带动百姓的热情,像猜灯谜就是其中之一,每条街道都有,灯笼上都贴有字谜,只要猜中就能把灯笼拿走,这也算是给臣民一种福利,这些灯笼都是普通的灯笼,只有猜中那些难度很大的灯谜,才能拿到那些漂亮的灯笼,当然,如果你猜不出而你又很喜欢那个灯笼,也可以,用银子购买亦可。
“刘远,要不,去看看?”崔梦瑶虽说名门闺秀,但是没有一丝的架子,在人面前,给足刘远面子。
刘远还没有说话,喜欢玩的杜三娘就跳着撒娇道:“刘远,去玩,去玩嘛,这个好玩。”
“少爷,去看看吧,我还没看过那样的热闹呢?”黛绮丝也一脸好奇地说。
她来大唐时日不短,但是长安的上元节,还是第一次欣赏,今天因刘远那充实国库的三个计策,国库充盈,举办起这些活动来也没什么压力,所以今年的花灯格外漂亮、璀璨,很多达官贵人也举家步出欣赏。
“出来就是玩的,去吧。”美女们有求,刘远自然不会拒绝,笑着答应了。
在这里负责看守灯笼摊的是一位老丈,看到刘远一行人来了,眼前一亮,上前行礼道:“这位小郎君风度翩翩,几位小娘子明艳照人。真是旁煞路人了。”
守灯笼摊的,多是一些在衙门吃闲差之人。平日最会察颜观色,看到刘远这一群人衣饰华丽、举止不凡,知道是贵人,不敢怠慢,马上前来行礼,说不定.
刘远示意一下,黛丽丝走上前去,把一个银豆子递给那位老丈:“我家少爷赏你的。”
“谢公子。谢公子”那老丈喜出望外,连连行了两个礼,像他们这些人,上元佳节还守在这里,除了职责所在,其实也是为了得一点赏银,要是生意好。也有一些补贴,像卖灯笼会有提成,而赏钱,则可全入自己的口袋。
小娘指着那些漂亮的灯笼说:“这位老丈,这些灯笼是不是猜中灯谜就可以拿走的?”
“对对对,只要猜出谜底。只管拿去。”说完,这老丈压低声音说:“就是猜不中,小娘子喜欢哪个,只管拿去即是。”
一个灯笼的成本也就几文钱,好的二三十文钱。刘远给的那个银豆子有两钱重,换成铜钱。那足有二百文,就是送几个灯笼,又有什么关系,反正说中谜底就是白送的,猜得中不中,谁知道?自己说中,那就是中。
“谢老丈,我们还是先看看。”。
刘远开玩笑地说:“不用,说不定,我们全猜出来,到时老丈莫要心疼才是。”
“哪里,哪里,这是官家之物,这位公子要是全猜中,小老也可以早点回家了。”那老丈也是一风趣之人,满脸笑容地说。
杜三娘在一旁鼓掌道:“好啊,我们来比赛,看哪个猜中得最多,拿到的灯笼最精美。”
“好啊,这个有趣。”崔梦瑶对自己也很有自信,闻言也附和道。
只有小娘有点怯生生地说:“你们都是才女,我,我什么都不会。”
杜三娘曾是扬州的头牌,才艺双绝,像作诗猜谜,正是她陪客人消磨时光的拿手好戏;崔梦瑶是名门闺秀,饱读诗书,光是看她的气质就知道不凡;师兄刘远,那更是了得,扬州有名的大才子,曾经力压北方第一才子,一个个都是高手,只有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最会的,就是躺在刘远的背后做小女人,现在说要猜谜这些高难度的,还真没把握。
刘远拍着胸口,信心满满地说:“没事,你跟着我就行,我罩你。”
“哦,好的,师兄。”小娘心中一松,马上应下,反正有师兄在,自己就不怕了。
都没意见,几人就分头开始猜谜了。
刘远领着小娘走到一盏漂亮的莲花灯下,伸手托住灯底那张字条,开始看起来,只见上面写着:点点是黄金(打一字)
“师兄,快猜啊,这莲花灯我喜欢。”小娘在一旁焦急说道。
“这.”刘远咳了一声,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个一时不会,我们再看别的吧。”
“哦,我听师兄的。”
刘远刚转身,就听杜三娘一脸惊喜地说:“点点是黄金,点点是两点,咦,不是那个(全)字吗?太容易了,先下一城。”
小娘看着刘远,张张嘴,不过还是很乖巧地什么也没说。
刘远不服气地走到另一个灯笼前,拿起那灯谜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写着:枝头梨花遮半帘(打一字),怎么也想不明白,梨花和帘有什么关系,明知是一字,可是实在没那个天赋,呆着了半天都想不出来。
&n
bsp;  “刘远,你也想出这个灯谜了?”崔梦瑶突然对刘远询问道。
“那个,这个挺难的,猜不出来,怎么,你,你猜出来了?”刘远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崔梦瑶掩嘴一笑:“嗯,刚才一时想不出来,想放弃的了,没想到突然有了灵感,不过既是你在看了,还是你来吧。”
“不,不”刘远对崔梦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我猜不出,既然你猜出来,那就请便,最好能给讲解一下,我怎么也想不出来呢?”
说完,刘远还很绅士把灯笼下的灯谜摘下来,送到崔梦瑶的手上,好让她一会好拿到那守灯笼的老丈处对谜底,若是对的,那老丈就会替她摘下灯笼。若是猜错,那这纸条还得放回原来的地方。
“嗯。谢谢”崔梦瑶内心一甜,轻轻接过那纸条,然后柔声解释道:“枝头也就是一个(木)旁,梨花是白花的,而半帘则是一个(巾)字,加起来就是一个(棉)字。”
又是头,又是什么梨花,刘远听到都有点傻眼。这些人才是拆字的高手啊,刘远平时对这些没什么兴趣,所以解起来可是非常吃力。
崔梦瑶笑着说:“刘远,你才华横溢,没想到这么简单也把你难住,看来你不屑于做这些小道了。”
挺不错的,虽说笑刘远的不是。不过还是很体贴地替刘远找了理由,不至于刘远没有阶好下。
刘远只好推搪道:“不知为什么,今晚脑子有点不灵光。”
寒喧了几句,刘远和崔梦瑶就分头继续解灯谜,毕竟两人聊天的时候,杜三娘一直都没停住呢。就在聊天的功夫,又从老丈的手里接过一盏漂亮的灯笼,交到侍女小蝶手上,接着马不停蹄又拿起字谜解了起来,崔梦瑶有些急。她有心想拿和杜三娘分个高低,以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所以聊了几句,又急急去解灯谜了。
刘远不服气,继续看起来,深信总有一个自己是能猜得出来的。
户户垂杨(打一成语),这个好像不会。
尚有疏梅傍池旁(打一花卉树木),也看不明白。
孟德中计斩蔡阳(打一成语),想不出来。
等着鱼儿上钩来(打一成语),刘远兴致勃勃找到老丈,对以(愿者上勾),老丈很遗憾地告诉他,这是错的,谜底应是(揭杆而起)。
.
刘远一下子傻眼了,本以为自己两世为人的经验,这些只是小儿科,没想到自己的脑子不会急转弯,对这些实在是有心无力,到了后面,小娘都跑去看杜三娘解谜了,也不知是对刘远没信心,还是怕刘远太过难堪,看来那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对的,猜中就能免费把花灯拿走,即使是免费的东西,也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
天下又有多少才子呢?
刘远无意中看了一下,脸都红了:崔梦瑶的贴身侍女春儿拿了六七盏漂亮的灯笼,好像快拿不下了,而小蝶的手里,也拿了七八盏,看那二女的势头还很猛呢,再看自己双手,空空如也,一盏灯笼都没有,真是失威。
突然,刘远眼前一亮,只见一旁的小灯笼有个灯谜自己前世见过的,是(既生瑜何生亮(打一成语)),刘远记得很清楚,是(自叹不如),心里长长呼了一口气,也不摘灯谜纸了,直接整个灯笼拿着,走到那老丈面前,一脸自信地说:“老丈,这个我猜出来了,是(自叹不如),对吗?”
这一下心中有把握,说得那可理直气壮。
“这位公子,对是对,只是.”老丈的神色先是吃惊,接着有点不相信,最后那神色都有点为难,那话说了一半,都说不下去了。
“扑哧”地两声,一旁的杜三娘还有崔梦瑶忍不住看着刘远掩嘴窃笑了起来,特别是杜三娘那小蹄子,笑得花枝招展,笑到刘远心里都有点发毛,连忙问道:“那个,是不是我做错了?”
这是一旁穿着士子衣裳、正在猜谜的男子嘲笑地说:“真是出息,堂堂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竟然拿给童子准备小灯笼去猜。”
什么?这是给童子准备的?
难怪那老丈神色这么丰富,而杜三娘和崔梦表都笑来,晕死,这个糗大了。
“让开,让开,不想让死的快让开。”就在刘远想怎么解释的时候,突然远听到有人叱喝还有健马奔跑之声,刘远闻声看去,在烛光下看得清楚,一个士兵模样的人骑着一匹健马,一边叫一边拼命挥鞭,众人都飞了似的退避、让路,一时慌乱成一片,突然间,那健马“嘶”的叫了一下,两腿一软,接着“啪”的一声闷响,一下子摔倒在地,而健马上的士兵也摔了两个跟头。
细眼望去,只见那健马全身是汗,倒在地上,累得嘴角直喷白沫了。
“让开,让开,妨碍军机大事,你等吃罪不起。”那士兵运气不错,这么摔了一下,也只是只痛不伤,一爬起来,马上又跌跌撞撞朝皇宫跑去。
“师兄,这人,这人怎么啦?”
杜三娘生气地说:“吓了我一跳,什么人这么大胆,在长安这样骑马,也不怕撞伤人?”
刘远摇摇头,若有所思地说:“只怕有大事要发生!”
ps:有保底月票的老大,请投一下吧~满唐春_297 吐蕃犯境_全本全文免费阅读   在上元佳节,与民同乐,感受着繁华盛世,这是帝皇很喜欢做的一件事。
李二也不例外,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李二就携着长孙皇后、韦贵妃、阴妃,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蜀王李愔、长乐公主李丽质、清河公主李敬等一大家子,再邀上长孙无忌、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敬德等到十几个位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就在朱雀门上面那宽大的宫墙之上,摆下宴席,臣民同乐,一起欣赏不眠长安的美景。
朱雀大门正对面,正是宽度达到一百五十米的朱雀大街,有足够大的空间布置,再加上是在皇上的眼皮底下,在官员的安排下,可以说,整个长安,最热闹、最漂亮地方,正是李二一行人可以欣赏到的朱雀大街,坐在高高的城墙,不对,是宫墙之上,居高临下观赏,也算是一件美事,没事还可以接受那些臣民的敬仰呢。
当然,为了安全,臣民只能在二百步开外远远的敬仰着。
君臣在宫墙上一字排开,桌上摆满了各式果品、糕点、美酒,李二居坐在正中,看了看身后的娇妻爱子,身边的战友贤臣,再看看面前那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那繁华如烟的境象,不时还有人在大街上对自己遥拜,心里踌躇满志:多美好的河山,多美妙的情景,就是大隋极盛时,也没今夜这般美丽、璀璨,这是自己的山河、自己的臣民,当然。也是自己开创的盛世。
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杀兄戮弟。成就大业后,又鞠躬尽瘁,亲力亲为,就是天天指责自己、经常让自己下不了台的魏黑子,自己都咬牙忍了,付出还是很值的,即位后,大唐就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大唐这头雄狮己经舔好了伤口,磨利了爪牙,虎视耽耽地看着四邻了。
即使让自己再作一次选择,李二还是毫不犹豫举起屠刀。
有什么,比名传千古更动人心魄呢?
李二心里一高兴,举起酒杯说
:“来。众位卿家,朕敬你们一杯,大唐能有今天,诸位爱卿功不可没,你们都是大唐的功臣,朕要好好和和诸位喝上一杯。”
“皇上。应是微臣敬你才是。”长孙无忌坐得和李二比较近,闻言连忙拿起酒杯说。
尉迟敬德也举起酒杯说:“这些都是皇上贤明,皇上的功劳最大。”
萧禹也笑着说:“应是我等敬皇上一杯才对。”
“皇上,你这就不够意思了。”程咬金拿着酒杯大咧咧地说:“喝酒不用大碗也就算了,要喝才喝一杯。这哪里过瘾啊。”
除了三板斧,程咬金最会的。其实就是插科打浑,只是二句话,一下子把原来有点严肃的气氛驱散了,众人都笑了起来。
李二也让他逗乐了,哈哈一笑说:“对,对,是朕的错,来人,给几位将军换上大碗。”
等宫女换上大碗,君臣痛痛快快地连喝了三大杯,这才哈哈一笑,重新坐下,一起欣赏上元节时长安美丽的夜景,李二坐下后,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仔细看了一下,不由小声对长孙无忌说:“国舅,冲儿呢?”
自己明明让长孙无忌把长孙冲带来一起同乐,毕竟是自己人,很快就亲上加亲,自己一会还想让他和李丽质两个孩子一起,去逛灯会,好好亲近一番,没想到,长孙冲竟然没来。
“对啊,大哥,冲儿怎么没来,刚才我都想问的了。”长孙皇后也好奇地问道,相对于一众后辈,相貌出众、风度翩翩的长孙冲,最得长孙皇后的宠爱,他和李丽质的亲事,就是长孙皇后一力促成的。
长孙无忌有点无奈地说:“今天冲儿参加长安城的诗会,一时贪杯,竟然喝醉了,灌了二碗醒酒汤,还是有点迷糊,微臣就不带他来献丑了,还请皇上、皇后见谅,明天一定带他到宫里给二位请罪。”
“国舅不必多礼,都是自己人,不必拘束,冲儿多交益友,多长学识,也是好事一桩,责怪一事就免提了。”李二大方地说。
长孙皇后则有点担心地说:“大哥,酒多伤身,你得多嘱咐他注意,这孩子也任性了一点。”
“是,谢皇后训导。”虽说不用多礼,但这不是在内室,这里这么多大臣在这里,长孙无忌还是很注意影响的。
坐在李二后面的李丽质听个仔细,不过也没说什么。
李二是武将出身,今天能出现在这里的,多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再说是喜庆的日子,也没必要太过严肃,很快,文臣们凑在一起作诗拼句,武将在围在一推,比腕力,各说自己的威风史,还有人拿来了箭壶在比试了,连李二也兴致勃勃投了几支,投三中一,引得众人一片喝采,那欢乐的气氛,好像要直冲云霄一般。
李丽质一边品着糕点,一边看着下面那人来人往的大街,感到自己就像笼中的金丝雀一般,没有自由,但她只是一个女子,并没有说话的权利,能做的,就是沿着父母安排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咦,怎么有人朱雀大街上纵马的?
李丽质的眼神很尖,突然看到,有人骑着一匹健马在大街上飞奔,差点就撞到人了,吓得游人把手时的灯笼都扔倒在地,蜡烛倒地,点燃了灯笼,引起了不小的骚乱,刚想说话,而坐在前面的太子李承乾一下子站起来,一脸愤怒地说:“哪个,竟敢在长安纵马伤人?”
李承乾住在东宫,除了太子一职,还兼任雍州刺史,管理长安,现在有人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当着李二和百官的面纵马伤人,能不生气吗?
太子一声大叫,一下子把众人的注意放在朱雀大街上,果然,只见,只见有一匹健马正在人群中飞奔,有一个汉子还为了救孩子,都让撞了一下,那骚乱的人群、燃着的灯笼还有惊叫声,与这繁华盛世格格不入,一众大臣都愤怒了:在上元佳节,在皇上、皇后还有一众重臣面前纵马伤人,至大唐律法何方?
简直就无法无天。
就在众人正愤怒间,眼尖的程咬金眼前一亮,吃惊地说:“是军驿,看装扮,是八百里加急信件。”
众人闻言心时一沉:在春节和上元时这种喜庆的日子,动用这种最高级别的急件,一定是发生了极大的变故,有大事发生!
“砰”的一声闷响,只见健马倒地直吐白沫,那送信的士兵也摔倒在地,翻了一个跟斗,众人也吓了一跳,幸好,那士兵好像没什么事,爬起来继续往前跑,众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大唐也就有这样尽忠职守的士兵,才能保护四境之安宁,让大唐免受战火的侵害。
“来人,快去帮忙。”李二大喝一声。
“是,皇上”李二的一声令下,二个金执吾马上领命下去,不一会,只见两人一左一右,架着一个脸色惨白的士兵走了过来。
那士兵咬着牙,勉强跪在地上,在这寒冷的冬季,整个人好像刚从水捞出来一样,还不断滴着汗,城砖一会都湿了一大块,只见他费力从身上掏出一封信,声音颤抖地说:“皇上,松州.八百里急,急件。”
“砰”的一声,说完最后一个字,那士兵一下子晕倒在上,不省人事了,明显是一路奔波,没有休息,体力己经严重透支,也就是凭着意志挺过来的,现在把信件送到皇上手中,完成任务后,身体一松,马上就抗不住了,直接晕厥了过去。
李二沉着说:“来人,扶下去让御医好生救治。”
“是,皇上。”两个金执吾领命,一下子抱起那个尽职的士兵退下去,自找御医救治不提。
“皇上,急信。”一个老太监小心翼翼把信件捡起,恭恭敬敬地递到李二的手中。
李二拿到那信,神情都有点激动,可能是急信的缘故,那信有一大块都让汗水打湿了,真是朕的好士兵啊,一看那信上还打了三下火漆印记,心里吃了一惊,这种印记,是发生极大的变故才会使用,是密信的最高级别,验过火漆无误后,李二有点心情沉重地打开了信件。
这时候,刚才那热闹祥和的气氛早己不见,换而是一股严肃、压仰的情绪,一个个都屏住气,盯着李二看,他们也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时间,原来热热闹闹的宴席,一下子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一看到信件,李二的脸色一变,变得铁青,突然飞出一脚,一脚就把面前盛满果品、糕点的案几踹翻,怒不可恕地吼道:“怒杀我也,松赞干布那小子欺人太甚!”
“皇上,到底什么事?”程咬金焦急地问道。
“是啊,皇上,发生什么事?”
“松赞干布?吐蕃哪边出事了?”
一众大臣一下子就急了,吐番是大唐的心腹大患,现在闻到李二提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马上就知是吐蕃有变。
李二长长呼了一口气,把信递给旁边的长孙无忌:“国舅,你给大伙念一下。”
长孙无忌拿过急信,只是看了一眼,马上就面色大变,信上只有寥寥几句话:松赞干布借口吐谷浑坏其求亲,提兵二十万犯境,松州告急!”
ps:写了一章,删了重写,又更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