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唐末藩镇,但是在西欧 > 第四百一十六章 乡与里
燕国的乡里治理制度,冯森并不打算照搬唐朝的基层治理。
很多唐朝的基层制度,都是因为士族坐大后的无奈之举,同样,不少适用于唐朝的制度体系,还有着中原土地资源和生产力的保驾护航,这才能政令畅通。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萨克森可不比关中。
以萨克森为核心地区的燕国,哪怕是人口最密集的萨克森郡,其人口与中原比起来都算是稀少的,并且思想和制度不能说是落后只能说是太落后了。
基层的原始氏族体系,其思想和观念,说不定换算成中原,还在尧舜禹那个时期呢。
冯森有预感,在三五年中,很有可能要和查理爆发一场大战,这不是他个人的判断,而是整个燕国利维坦的判断,所以,他需要极致的动员力。
这不是冯森和查理之间的战争,也不是夺取王位的战争,那只是表象,真正内在的,是摧毁旧有制度的战争,是燕国与法兰克的战争。
从某种方面,冯森的行为其实与汤武革(和谐)命类似。
他要对付的,是整个体系,而非查理个人及其代表的势力,他前期的准备就是在为国战制度铺路,他要建立的是战国体制的国家。
那么先秦汉朝的乡里基层制度,才是相对合适的,为了推行这种乡里基层制度,那就便要实行五城计划的附属计划,新里坊建设计划。
以新城市为中心,新里坊如蛛网一般发散出去,便能将整个燕国牢牢束缚在冯森的手中。 首发网址https://m.xswang.com
通过之前在波西米亚、摩拉维亚等各地的扩张,冯森获取了海量人口。
接着,又从斯堪的纳维亚、西波里安以及东欧平原大量吸人,如今冯森领地中,能够被编户齐民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三百多万人之巨。
其中城市人口,不知道有没有百分之二,剩余的三百多万人口,基本就以散居村庄的方式,生活在这广袤的土地上,而冯森要做的事,就是将他们集中起来。
当初的一百二十万民户人口已经基本上消化完毕,在近乎小型战争的税务和改革行动中,锻炼出了一大批精明干练的能吏。
这些税吏在征税和整治地方的过程中,抱怨排行榜第二的,就是一个里的人总是分居各处,有些甚至住在林子里,每有征税就逃到山林之中,自称为打猎。
而新里坊计划,就是要将这些民户集中在一起,早在对先前的一百二十万民户进行保甲整编的时候,冯森就在汉堡和奉天的近畿地区进行了相关的试点,成果喜人。
试点地带的税收增长了差不多一成多,而那些被移居的民人一开始还有怨言,后面却好了不少,毕竟有新房子,而且有围墙保护,此外,聚居生活共享生产资料的好处,同样是他们之前享受不到的。
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冯森首要的目标,第一就是将这一百二十万户全部搬迁到住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新里坊。第二,就是将至少五十万人整编为保甲制,并配套地推行乡制。
摊开了手中的里坊平面设计图,冯森双手撑在桌子上,聚精会神地看着,纸面上,是一个个形状各异的里坊。
根据试点得到的经验,里坊是不可能做到和城市中一样完全是方形的,根据地形、道路、水流等条件,很多时候都是不规则形状。
而一个里坊包含坊门、里巷、民房、水井、里仓等,一个里坊的南北两端,各有一个里门,方便民人出入,里巷左右两端排列着房屋。
每一处民宅的左右都得与其他民宅相连,每一户的大门都得面对着里巷,换句话说,每一个民宅都与对面的民宅脸对脸。
这样方便了民人,他们可以从家中通过户门可直接通往巷中,而这样的一个村庄将会由一个七尺高的夯土围墙组成,无故不得翻越围墙。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里墙和房屋,将原先聚居的大家族分散开来,让不同姓氏和血缘的人混居在一起,消除原先家族和氏族的控制。
要知道,在后期的征税活动中,税吏们抱怨排行榜第一的,就是一些民人会交两遍税,给税吏交一遍,再给原先的族长、长老等人交一遍,当他需要滚单向族长征税的时候,宁愿自杀或逃亡都不愿提请杖责。
消除氏族影响力,便是这些里坊的第二个目标。
“里坊啊,里坊。”冯森手指在纸面上滑动,他闭目养神了一会儿,却突然坐起,“丹列(窦群的字),你过来。”
“喏。”窦群立刻从不远处手中拿着小册子走了过来。
“丹列,我考考你,如今咱们燕国,都有几个郡,几个乡,几个里啊?”
见窦群狐疑的神色,冯森嘴硬道:“这可不是我自己忘了,只是想要考考你。”
这窦群是冯森通过克劳塞维茨召唤出来的文士,但凡是召唤出的文士,其能力基本上都是达标的,少有垃圾货色,只见他清了清嗓子,几乎没有多少回忆或迟疑地清声说道:
“如今燕国境内分为五郡,共268个乡,共2576个里,实控284450户,约一百二十一万口,其中大部分分布于萨克森、南丹麦、维莱蒂地区。”
冯森点点头,每个里平均下来大概110户450人,而一个乡则包含了十里,那就是四千五百人到五千人左右。
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准备在乡上再设一个县,五乡为一县,一个县大约在两万人,但设置县,不仅仅是建一个衙门那么简单,配套的政治体系也得改,所需的官吏数量实在太多。
建立县制,同样需要建立大量的城市,非一朝一夕之功。
目前的西欧就是一个大农村,想要进行宋明时期的县城体系,实在有点难度,只能徐徐图之。
所以,冯森除了根据地理因素,在每个地区设立了一个征税官负责税收,一个巡游教士负责教化和礼仪外,日常都是那二百多个乡守们自行解决问题。
当然,乡守们除了手下的弓手衙役,冯森还推出了乡老制度,只要是四十岁以上,有老婆孩子且相处融洽,在乡里口碑较好的,就能够被推举为乡老,这些乡老日常的工作便是民事纠纷,换句话说就是和稀泥的居委会大爷。
这个工作免劳役,所以乡老是不发工资的,顶多年末时给你整点米面猪腿呢绒布,但却能大大减轻乡守们的工作强度。
只是,这一系列的改革的成果究竟如何呢?
不知从何时起,冯森的疑心病也如同历史上的那些帝王,开始增长起来,不去基层亲眼看一看,他直感觉骨头有蚂蚁在爬。
自从燕国建立以后,事情繁杂,冯森到现在都还没出过奉天,要不,下一趟河南看看?
——————
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