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唐末藩镇,但是在西欧 > 第四百九十八章 无他,唯手熟尔
794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同时,从794年的初雪到开春的这段时间,冯森不再会进行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和军事调动。
冯森特地下令不准胡乱出击,违令者,不管如何,斩!
所以,这段时间,顶多就是让老旗丁带着新旗丁去剿灭一下土匪和叛乱部落,不再多生事端。
甚至于原先在北边处于扩张趋势的河北(易北河以北)八旗们都在收缩防线,放弃了不少新修的堡寨,仅保留少量兵力守家,调动大量兵力南下。
至于查理的法兰克更是陷入了一片安静,各个农兵少见地能够在连续不断地战争中回家,带着战利品和土地,好好地度过一个平稳而安静的圣诞节。
冯森和查理双方以及双方的部下,都保持了默契,一切为明年的大战做准备。
而军府的六使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战争准备。
如果说大唐的政局是三省六部制,那大燕的政局就是三府六司制,除了三省六部原先代表的官府,还多出了少府和军府。
少府实际就是冯森对财权的掌控,国家收入一分为二,防止出现财政上的危局。
同时,军府则是代表冯森本人对兵权的掌控,防止帝王脱离军队太多太久,冯森未来已经想好了,几个儿子全都去军队至少服役五年。 一秒记住https://m.xswang.com
只要后世的子孙能权衡少府、军府、官府三者之间的平衡,不断在教士、文官、勋贵、商人等政治势力之间拉一派打一派,起码能保证权力不落人手。
如果说少府主要负责管理半官营企业的话,那么军府则是负责管理八旗与府兵的日常生活和训练的部门。
虽然它在名义上只是一个从属于冯森的小衙门,连具体的官员都没有,都是临时差遣的例如练兵使、仓储使。
但实际上,军府内部才是大燕的最强政治势力,因为他管理着大燕的根基——军队。
如今大燕军队是以封建兵为主(府兵、旗丁),募兵为辅(义从、乡勇),当然,现在还是封建兵初期,肯定是府兵旗丁们的战斗力要更强的。
在军府内有一句歌谣。
“九乡子弟披重甲,三河王孙骑轻马。”
所谓九乡子弟,其实就是沿易北河两岸肥沃土地上的那几个乡郡的子弟,并不是只有九个乡,而是最出名的有九个,大都是汉乡。
那九个乡里,真是扔一板砖都能砸倒五个六七转的勋贵。
九乡子弟披重甲的意思就是,这几个地方的青年,大多是府兵,所以会披重甲出战,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
三河王孙骑轻马则是指易北河、多瑙河、奥得河,这些流域的各族贵族子弟,往往会作为骑兵随同出战,但与九乡子弟骑的马都披甲不同,他们只骑轻马。
而且有时候,他们的战马都和玄甲骑们的骑乘马是一个货色。
由于先前犹太人帮建了一百座商栈,冯森每月能够获得的皇恩增长从+2变成了+3,现在他几乎是每四个月就能抽一次奖。
虽然不是每次都能抽到移民,但十次里至少有七次都是来人的,不是移民就是士兵。
在克劳塞维茨捞人的鼎力支持下,冯森手下的汉人人口已经涨到了三万多人,有几次,在抽奖随机升级的加成下,他抽出来了其他藩镇手下的牙兵乃至是安史之乱遗留的老兵。
虽然年纪最小都四十了,这些可都是现成的老府兵啊,战斗力不输年轻人,在造反这方面的军事经验更是给人带来意外惊喜呀。
无他,唯手熟尔。
于是冯森手里的府兵人数再一次增长,达到6000人。
其中玄甲骑2500人,一人四马,分别是骑乘马,驮马,普通战马,披甲战马,就这2500人,能干出来一万多匹马,当然,战马只要5000匹就行。
府兵步兵3500人,则简单得多,一匹骑乘马,一匹驮马就行,总共不过7000匹普通马。
冯森的马场是只培育战马的,劣等的马才会被列入骑乘马,剩余驮马和骑乘马一类的,大多都是向民间征调。
不同于旗人的马要冯森配发,这些府兵往往会自带一到两匹马,被选入玄甲骑的,还会配发一百到二百亩的养马地。
此外,这6000人看着少,但按照军府的条例,但凡田亩数超过三百的,都得按照亩数自带部曲,不过也不是每个府兵田亩都超过三百的。
换句话说,这6000真正出现在战场上,估计得有个15000人上下。
除了主力府兵,冯森还有次级主力八旗。
现在的八旗,经过几次人事调动和划分,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八旗了。
它们分别为内八旗的撒克逊旗、法兰克旗、伦巴第旗、阿瓦尔旗、诺斯旗、维莱蒂旗、高卢旗、拉丁旗,外四旗的外阿瓦尔旗、斯拉夫旗、维京旗、西波里安旗。
内八旗分的细,而外四旗分的粗。
不算外四旗,原先有四十五个千户所。
而现在,随着战争的进行,冯森手下的千户所已经暴增到了七十个。
名义上是七十个,由于种种原因,真的能算得上足数的千户所,只有六十个,这六十个千户所总的旗人户数大约在5500户出头,大概是23000口。
包衣的户数则在33000户左右,差不多10万口。
在这个体系之下,八旗人口的总数大约在13万。
按照每个千户所出辅兵百人,战兵一百五十人来算,这六十个千户所,大概能为冯森提供9000名旗丁战兵,6000名包衣辅兵。
剩余那十个不足数的千户所,最多给冯森提供500名战兵。
注意,这里的辅兵可不仅仅只是要扛包的,在战场上,他们还肩负了看守大本营,押运粮食,蚁附攻城,诱敌乃至进攻小股敌人的任务。
八旗能够挤出的兵力大约在15500人,其中差不多三分之二都是战兵。
其中,撒克逊旗包含十四个足数千户所,基本都分布在萨克森、图林根、弗里斯兰一带,其中有四个则被冯森迁移到了波西米亚、维也纳和莱茵河沿岸。
法兰克旗包含十二个足数千户所两个不足数千户所,分布最广泛,但凡是易北河以南的地区,基本都有法兰克旗的。
伦巴第旗两个足数千户所一个不足数千户所,伦巴第旗的情况比较特殊,它内部旗丁大多都是当年被流放过来的伦巴第贵族及其亲兵,就是专门为了还乡团而准备的。
阿瓦尔旗十个足数千户所五个不足数千户所,基本全都分布在巴伐利亚和潘诺尼亚地区,其余的匈牙利平原则都交到了外八旗的斯拉夫旗手中。
诺斯旗十二个足数千户所,四个在日德兰半岛,剩余的则随冯森指示,分布到了大燕各地。
维莱蒂旗十个足数千户所,基本都分布在波西米亚、维莱蒂等地区。
剩下的高卢旗一个不足数千户所和拉丁旗一个不足数千户所,则是冯森为未来考虑,先行搭建起的骨架,有必要的话,后续还会进行裁撤、合并拆分等操作。
例如法兰克旗,冯森在未来必定将其拆分成至少三个旗或者削它十几个千户并到别的旗里面去或者干脆双管齐下。
至于千户所之间的调动迁徙同样有说法,冯森采用的法子是半组半建,旗丁迁而包衣不迁。
意思就是,比如要把甲千户所迁到乙地去,那就先在当地征调好包衣,并让本地的义从原地升任旗丁,然后再让甲千户所抽出一半左右的旗丁,仅带着亲随包衣前往。
然后再让甲地的义从和包衣抬旗,将甲地的奴隶抬为包衣,填充旧有千户所的空缺。
一方面不需要大规模调动,一方面也减少了迁徙的损耗。
一般情况下,冯森很少让八旗千户迁徙调动,大部分都是出征士兵就地组建八旗,顶多将他们的家属从内地迁来罢了。
出征士兵就地组建八旗带来的士气提升同样可观,那这地打下来说不定就是自己的,那能不拼命吗?
在初雪之前,冯森手下的军府终于归纳整理好了这些,如果不出意外,在明年开战时,这就是最终的手牌了。
立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新雪,冯森关上了窗,这将会是一个既漫长又短暂的冬天。